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要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教师要营造校园氛围,关注文化建设;创设德育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引用具体案例,树立学习典范;利用社会实践,加强德育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人才培养;核心素养;思想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020-02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的不全面,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究,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明确教学研究的方向,认识到核心素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新课改强调教师应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渗透德育知识,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德育知识基础。教师还可以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之后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保证。其次,中小学德育工作只教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提高德育的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植物节种树、进行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德育的意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再次,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德育素养和知识技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必须将德育工作自觉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启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科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德育职责,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没有提高,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渗透,导致中小学德育工作效果差。首先,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传统的观念,认为自己是课堂上的权威,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一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一些教师的德育工作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的现象。目前,一些教师通过集体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的表面内容,无法深层次体会德育工作的内涵,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还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就是管束学生,这不仅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1.营造校园氛围,关注文化建设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顺利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集体精神和探索热情,让他们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健康全面地成长。中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从校园建设入手,在走廊墙壁上、楼梯台阶上、教室内、校园内等粘贴一些德育名言和德育故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教师还可以在花坛、草坪上树立禁止踩踏的标志牌,培养学生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节”“校园运动会”“班级友谊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此来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修养。
   2.创设德育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
   德育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各学科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果各学科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会缺乏真实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心理。而且德育工作中有许多深奥、抽象的内容,枯燥乏味的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各学科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例如,在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革命歌曲、展示抗战作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素养,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引用具体案例,树立学习典范
   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时运用的方法也不同。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发展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重视学生的变化,通过具体案例增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中小学生喜欢抽烟、喝酒的案例来开展生命教育,向学生讲解这些不良嗜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个别中小学生在上学或回家路上受到伤害的新闻,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感恩的心”“尊敬师长”“互相帮助”等主题班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评选出德才兼备的小标兵,为学生树立起模范典型,讓学生主动向模范学习,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法律法规,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学生。
   4.利用社会实践,加强德育效果
   中小学生的年龄小,教师要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带领他们多与社会接触,增强他们的社会阅历,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开始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加大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力度,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中,既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又让学生了解了身边的生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如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让学生通过了解史实史料,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观,了解战士们的日常生活,观看相关的纪录片,体会战士们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参观部队宿舍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战士们叠得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具时,会自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生活中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主题多变、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結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将德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典型,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高继生.核心素养与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对接[J].教书育人,2017(26).
  [2]连秋凤.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3]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
  [4]李喆.浅谈德育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04).
  [5]徐钟山.把德育主题班会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起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Zhang Huiying
  (Nine Year School in Wunan Town,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China)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create campus atmosphere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create moral education situation to increase teaching appeal; cite specific cases to establish learning models; and use social practice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effect.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ersonnel training; core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