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书院文化在独立学院文化育人中的现代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书院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和心性品德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从传统书院文化视角构建独立学院文化育人新模式,在探寻二者契合点的基础上,秉承传统书院文化精神,提出传统书院文化与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有效融合路径,通过理论教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文化传承与独立学院教育创新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传统书院文化;独立学院;文化育人
  [基金项目]2019年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传统书院文化与独立学院文化育人融合研究”(2019-YTSK-137)
  [作者简介]刘 芳(198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中文与法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传统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13-03 [收稿日期] 2020-02-12
  现今,人们已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高等教育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创新性地融入当前的高等教育中,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文化传承与独立学院教育创新的同频共振,就成了当前值得不断探寻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传统书院文化视角出发,构建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新模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传统书院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现代价值
  传统书院始于官府,成熟于民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组织,与由官府主办的官学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体制的二元性结构,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视学术创新,强调人文情怀,倡导个性自由。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载体,书院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为根本诉求,注重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内在道德与品格进行完善,是古代学生求知明理、锤炼德行、修身养性的精神家园[1]。自唐末至晚清,在书院的选址、建筑文化、育人理念、教育形式乃至师生關系等方面,学者们以创建书院培养人才、创新学问为导向,创造了具有人文教育特色的传统书院文化。这种文化在古代书院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教、修身明理等为特质的别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展现出强烈的德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氛围,为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术文化的创新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传统书院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和心性品德的养成历来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我们需要对传统书院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传统书院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寻求传统书院文化与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有效融合路径,为独立学院教育创新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拓展可能。
  (一)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当代大学生人素养的提升,既关乎自身未来发展,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个人素养又是由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共同构成,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其成长成才始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简言之,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效既关乎大学生“三观”的养成和精神境界、智慧水平的提升,也关乎其未来为社会做出大小贡献的潜质。然而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设置招生专业时大多选择的是社会热门专业,考虑更多的是生存所需,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衔接。这就使得独立学院较为重视可以带来实际效益的理工科教学,而人文教育却落得更为形式化、边缘化。这种培养模式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重理轻文、重工具性知识轻道德养成、重外在功利追求轻内在文化涵养,人文教育的缺位在独立学院显得尤为突出。传统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从本质上来说是“崇德型”的人文教育,侧重对学生进行心性品德、社会责任感、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直至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可见,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独立学院文化育人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与传统书院人文教育在文化层面具有诸多共通点。将传统书院文化沁入独立学院文化育人之中,既是对古代书院文化的古为今用,又是对大学生人文教育内涵扩展的重要创新。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传统书院文化精神,对全面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道德根基、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校园建设,塑造学院品牌文化
  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特色办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品牌文化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新生力量的独立学院,其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较历史悠久的公办院校仍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受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功利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常常偏离文化传承的根本方向。相较之下,独立学院的校园品牌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而且,独立学院有责任并且也有能力肩负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书院文化创新性地沁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加大应用实践力度,充分发挥传统书院文化德育为先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塑造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彰显文化软实力,发挥校园品牌文化辐射功能。   (三)增强竞争能力,助力独立学院发展
  众所周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有利于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程的。然而独立学院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与新时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较于公办高校而言,由于其办学历史较短,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文化育人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范式和自身的特色。虽然人文关怀精神已得到了一定的彰显,但其实际发展重心仍聚焦于规模的扩张,这种与政策赛跑的办学方式,使得独立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事实上,独立学院作为传承文化、引领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高校阵地之一,理应肩负起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独立学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却与其重要程度并不匹配,缺乏对文化育人工程的整体观照,致使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而且,时至今日,依然有部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认可。在这种现实下,传统书院教育无疑是从新的角度,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独立学院应该利用自己私学的办学优势,打破公立高校的桎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可以说,以育人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提高与公办高校的竞争力,必须在文化上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和工作中,只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的熏陶和渗透,最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二、传统书院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独立学院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的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其体系的建构需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平台的搭建以及过程的设计等众多要素。而传统书院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从建筑文化到育人理念、教育形式等,绵延千年,对独立学院乃至高等教学的发展至今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从传统书院文化视角构建独立学院文化育人新模式,探寻传统书院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从理论教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等方面多措并举,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独立学院教育创新的同频共振。
  (一)理论教学育人
  理论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书院教育以德教为先、为主,高度重视德育建设,将道德品质的培育作为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书院教学鼓励学生个人钻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常以问难论辩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基于此,独立学院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①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德育通识课程的开设数量,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②教学内容方面,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管齐下。深入挖掘思政课程道德教育精髓,发挥思政课程在独立学院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基础核心作用。在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语文中寻求课程思政因子,结合地域文化,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重新定位课程类型、授课体系及方法,积极探索专业课中包含的课程思政因子,全面实施伦理道德本位教学,满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③教学模式方面,提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点,教师线下通过翻转课堂,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给予关键点的指导和拓展,有针对性地安排小组研讨与协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线上答疑解惑,学生自主研修,通过线上测验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校园文化育人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传统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独树一帜,其辐射范围同时涉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历史上对我国古代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品德心性的养成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各类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讲座活动,也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给予学生知识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灌溉。有鉴于此,独立学院在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程时,可从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深耕细作。
  传统书院向来重视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育人作用,一般把书院建在安静幽雅、风景优美的名胜之地,对于建筑的设计、景观的布置、环境的构建也都别具匠心、倾尽全力,力求融入儒家思想文化、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体现出古代大学对环境育人作用的重视。受此启发,独立学院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时,可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德育核心理念命名道路、楼宇、亭榭、广场;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设置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建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雕塑;借助信息化建设,利用校报网站、微信微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各类载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全方位建设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色的特色育人基地。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的打造,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完备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高雅大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效融合,从而实现中国体系文化的更好构建。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独立学院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德育内涵的传统文化特色校园系列活动。比如,传统学院秉承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倡开放办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邀请名流学者升堂讲说,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自由开放的办学特色。基于此,独立学院可以通过设立讲坛、开办专家讲座等形式,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借力于地方社会资源合作办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如,传统书院實施的并非是专才教育,而是更注重对学生道德理念的培养,是典型的“全人”教育。基于此,独立学院可以在专业教学之外,以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为平台,通过成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国学协会,举办国学诵读、国学沙龙、传统文化竞赛、经典阅读交流会、讨论和研学等活动,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展演、举办各类文化大讲堂,推进戏曲、书法等传统艺术进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情感认同与心理内化,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性和现实观照性。
  (三)社会实践育人
  从历史层面来说,传统书院德育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当前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实习及就业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欠缺等致命问题,而传统书院所倡导的实践、创新精神和相关措施,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故而,独立学院可以精心设计策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文化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实践创新水平。首先,整合学校力量和社会力量,借助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与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管理单位等开展合作,建立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和实践工作坊,探研本地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开展对本地文化名人的研究、纪念活动等。其次,组织学生开展遍布祖国各地的寒暑期社会实践,实地探寻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自发自觉地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之中。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的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宣讲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实现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实效转换。真正实现使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能力、培养品性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感悟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立学.中国古代大学文化育人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9,(6):13-18.
  [2]魏佳佳.论传统书院教育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6,(4):2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8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