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独立学院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和技能。但是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模式落后、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在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组织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2019)018-0412-02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立学院作为特点有的组成部分,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体制、新模式成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在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发展的新举措,独立学院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教学过程,很多的独立学院仍然采用母体本科院校的常规教学模式,实践环节设计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本文将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深刻分析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思路。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总结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指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老师教学生理论知识和所需基本技能,企业师傅教学生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通过以师带徒,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该模式着重体现了三个“双”字:一是类似于德国的“双元”主体,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学校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所需基本技能培养,企业注重学生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学校时是学生,在企业时是学徒,身份不同,能力获得自然不同;三是学分的“双取得”,学生毕业所需学分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要在学校完成,一部分要在企业完成,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协商开设课程,机动灵活,学生的适应性更强。
  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很多的独立学院却采用了其母体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如出一辙,未能结合自身地域、资源等优势条件来凸显办学特色,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不能体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丧失了特色。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专业能力突出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和技术技能突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双重挤压,生存空间有限,难以发挥竞争力。
  2.实践教学模式落后
  受母体高校影响,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学沿用了传统本科院校的模式,传统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模式上,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牢牢把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这一模式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学生实践不够,效果自然不佳。有的独立学院虽然建有实验室,但实验室的使用率比较低。很多的课程把实践环节仅仅作为学分获得的辅助手段,担任实验课的指导教师仍然是课程理教室。有部分课程虽然有专职的实验室指导教师,但这部分教师大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难以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这些都导致了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独立学院普遍缺少“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践平台。很多独立学院因为有企业合作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相比其他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实践来看,存在着表面化、功利化的问题,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提供给学生实践和工作岗位,有的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走马观花式参观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而学校只是一味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课时,至于实践效果如何,学校心有余力不足。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就在于在企业看来,来实践的学生仅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合作企业的学徒,教的好与不好,都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因此企业的参与感差,他们没有动力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员工来培养。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硕士学历是最低要求,这些教师大都是从专业院校一毕业就担任了教学工作,可谓从一个校门走进了另一个校门,行业工作经验几乎为零。他们的知识结构都是学科体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也是采用的学科体系架构,实践教学涉及的比较少,导致教师能力与学生需求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差。虽然主管部门及学校很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动员教师利用寒暑假到行业实践锻炼,但实践的过程形式主义严重,难以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为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独立学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1.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虽然我们不能像德国那样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二元制的法律地位,强迫企业社会参与学生培养,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让企业真正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获得好处,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独立学院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邀请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组织管理和课程设计,量身定做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完善教学组织体系
  可以从明确实践教学地位,改进教学实施过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三方面着手。首先,独立学院应该明确实践教学地位,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相关课程应该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和理论教学学时至少应该达到1:1,并不设上限,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其次,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也要有所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要随时转换授课地点。独立学院要摒弃以往理论和实践学习集中安排的做法,不断转换教学场所,保证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场所,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后,独立学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不能局限于期末考试,也不能局限于试卷“一纸定成绩”。考核方式应该丰富,考核的途径要多元化,既可以是实践课上的一个产品,也可以是工学结合过程中成功发展来的一个客户。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倒逼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元”来培养人才。针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场地不足、预算不够的问题,合作企业应该加以弥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多方努力增加办学投入,保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二是与合作企业一起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独立学院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主动邀请合作企业一起建立校级实训基地。借助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企业加大校级实训基地的投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收益。三是努力开辟校外实训基地。通过签订人才培养战略框架、组建订单班等方式,强化与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教育部牵头的现代学徒制为这种方式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独立学院也要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机,在推进的过程中,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培养学徒,学校提供理论学习的场地,企业也要承担起自己的义务,提供实践学习的场地,为学生配备行业指导教师、实习场所、实习岗位和解决食宿等。
  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代学徒制对“师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独立学院要在丰富现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渠道上多下功夫,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要打破选聘人才时“学历至上”的传统理念,适时聘请一些行业技能突出的低学历师傅充实实践教师队伍。二是独立学院的教师可以专兼相结合。在兼任教师的聘请上,可以优先聘请合作企业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进而担任学徒的企业师傅。并根据兼职教师带徒弟的人数和成效,给予课时补贴。对于表现优秀的行业师傅,学校给予表彰,从而提高行业师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对于特别优秀的行业师傅可以直接纳入专任教师队伍。同时,企業方面也要帮助培养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合作横向课题、担任培训导师等方式,锻炼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合作企业也要尽量为专任教师提供寒暑假实践锻炼岗位,并根据其研究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适当的经济回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