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技能竞赛备赛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職业技能大赛则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借助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平台,以服装设计赛项训练为例,总结职业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的经验,从教师团队建设、学生选拔、顶岗实操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备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108-02
   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推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及行业部门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为师生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院校之间的专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0年以来,依托校企合作,我校建立了服装设计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实践。期望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间的人才对接。自2016年以来,我院参加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的学生选拔大都出自现代学徒制培养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备赛经验,我将从新型工作室构建、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选拔机制等方面对职业技能大赛备赛过程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新型工作室的构建
   (一)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构建
   我院工作室最早是基于仿真工作环境基础上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间的无缝链接。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入,工作室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工作室的教学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为主,实行导师负责制。早期建设的仿真环境工作室,注重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的模拟,以教学设计内容为主。校企合作下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则从服装行业现状出发,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及研发任务,按照服装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建设,涵盖市场调研、流行趋势分析、产品研发、版型设计、工艺设计等全过程。这一过程也涵盖了服装设计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由于工作室项目全部来自于企业案例及研发任务,学生的学习、实操围绕企业真实案例开展,教学评价与企业生产要求一致,这就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环节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又要不断加强职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企业标准。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团队的组成是由校企专兼职教师构成,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及部分实践课程,企业技师则负责企业标准及实践环节的指导。新型工作室的构建完善能够打破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瓶颈,突破企业中培养学徒只注重实践,缺乏完整知识体系的片面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新型服装设计工作室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也得到初步完善。
   (二)参赛学生的选拔机制
   由于工作室的校企联合模式,学徒制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选拔和培养机制我们参照企业员工的淘汰机制,以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首先,学生入校以来,通过相关讲座了解工作室及学徒制培养机制,按照专业教师推荐意见和学生意愿,通过“双选”机制,进入学徒选拔环节。通过专业考试,符合要求的学生在第一学年通过选修及业余实践进入工作室学习锻炼,并多以设计助理的身份辅助教师和学长开展任务学习。在第二学年,工作室会定期进行专业测试,按照项目完成度、职业修养、团队配合等评价指标,教师团队为学生鉴定综合成绩,评价每个时期学生的专业水平。在评价中,按照1∶2的比例择优录取专业知识扎实、心理稳定、应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入专业备赛预备队。备赛预备队在训练过程中也按照科学的评价机制,最终按照综合评分,择优选拔进入技能大赛的比赛名单。
   除此之外,指导教师也采用竞赛机制进行选拔。教学团队每年组织一次技术比武,按照技能大赛赛程规范进行评定,成绩优异者会成为指导教师,分赛项优异者会进入指导教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参赛。
   二、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及激励机制
   (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
   服装设计技能大赛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技能点全面,要求学生技术、心理都要过硬。目前,山东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需要通过省赛、国赛选拔等环节,备赛期最长达两个学期。服装设计技能大赛包括三个赛项,分别是创意设计、款式拓展设计、立体裁剪,涵盖了服装画技法、设计软件应用、创意思维表达、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多项技能点。针对比赛的高标准和综合性要求,指导教师团队要扎实研究比赛规程,吃透比赛要求,深入理解比赛各个技能点的技术标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制订有效训练方案。技能大赛每年的题目多达十套,难度大、款式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夯实基础,拓展设计能力。这对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参赛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要求学生技术全面、心理稳定、综合能力强。学徒制培养中的项目化教学过程符合技能大赛的流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备赛的恐惧感,提高了学生的备赛信心。
   过硬的能力来自于艰苦的训练。因此,制订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我们在技能训练中科学利用时间,按照技能点的难度不同和学生知识现状,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制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灵活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训练进程。相对于有的院校在训练中只关注技能训练不同,训练过程中也注重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注重打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情商。    (二)注重强调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备赛指导过程中,不再片面强调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思想因素(训练动机、学习兴趣、情绪變化等),注重心理引导,健康的心理建设会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效率,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认识到竞赛训练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积极作用,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枯燥艰苦的训练中。由于备赛学生是按照3∶1的比例进行选拔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会让训练效果更加有效。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竞争,但是在团队训练中,我们同样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与配合精神,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机制。在备赛的不同关键点,师生以总结评价的形式,对阶段性的训练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对训练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达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院系为了提高师生的参赛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
   根据成绩的等级给予师生不同的物质奖励,给予工作室一定的资金扶持,还在评优树先上优先考虑获奖师生。这些奖励政策既有对个人的奖励,又有对团队的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师生的积极性。自2016年来,我院陆续在省、国家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二等奖、三等奖。同时,参与竞赛的学生也成为企业招聘的“香饽饽”,作为教师团队中的企业技师也参与学生的竞赛指导,高效率的训练让学生成长迅速,成为企业人才的首选。这种备赛促进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工作室质量的软实力。
   三、教师团队建设
   专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虽然只能填报一位教师,但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整个工作室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室有严格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团队建设要求,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为3∶1,以职称分配合理、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知识互补为原则。这样既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项目,又能够完成技能比赛指导任务。团队注重老带新,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注重行业新技术的引入,让团队始终保持良好的战斗力,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现代学徒制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师徒)关系,教师团队中有来自学院的专职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师。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又是亲密的师徒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师徒)关系,极大促进了良好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在紧张乏味的训练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挑战难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训水平,也更加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手把手督促学生的学习与训练。
   在寒暑假期间,工作室会选送教师参加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或者企业顶岗,帮助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团队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深入企业顶岗,加强教师实操能力,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了解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同时,教师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专业讲座等社会服务,通过企业顶岗的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人员联系,为工作室的学徒制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思考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云课堂、翻转课堂都成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基础上,为学徒制培养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能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目前,工作室对应核心技能环节,开始陆续建设精品资源库,将难点、重点以PPT课件、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开放,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效帮助学生夯实技能基础,帮助学生持续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参与度
   技能大赛的内容本身就是依据企业行业技术标准进行评判,技能考核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生的实操水平。企业的紧密参与对未来学生参赛水平的提高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这部分参赛学生也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但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也为企业人才做了良好的储备。这也符合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目标。目前,由于工作室平台的条件限制和校企合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计划突破学校平台限制,不但要继续邀请企业“走进来”的同时,师生还要“走出去”,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技术岗位。
   (三)通过大赛指导,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比赛的目的。比赛不仅是培养学生,也是培养教师骨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合理的训练计划,负责人应该按照重视优化教师个性,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让整个教师队伍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在工作室中的学徒制训练、高强度的技能训练,这部分学生成为专业中的佼佼者,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在学习中,教学团队应当适当融入就业培训、创新意识和创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蒋道霞,李建,傅伟.基于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32).
   [3]刘向梅.高职教师顶岗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4).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