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装备不断更新迭代,各地都在围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文章主要以南京市雨花台区智慧校园建设为例,对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学;平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5-0094-03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
  智慧校园应当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学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的高速有线、无線教育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一系列应用服务系统的应用,对教学、科研、学习和校园生活等进行数据采集、智能处理,为管理者和各个角色按需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教学、学习服务,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智慧校园的主要框架
  1.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框架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升级版,是高效利用现代化教育装备为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环境,因此,智慧环境是智慧校园的整体基础,很多智慧应用活动都要依托智慧环境而运行,对于智慧环境的建设,本着原有基础条件,从资金节约角度考虑,应避免重复建设,区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做好区域基础支撑环境,实行区统校用,保障区域内网络和数据的互连互通、安全稳定。如区域教育数据中心、高速教育城域网、数字化资源中心、各类智慧云服务平台等。学校要考虑特色应用环境建设,建设以应用需求为主导的智慧校园环境,再建设覆盖学校的高速有线、无线教育网络及各种信息终端的基础环境,搭建智能移动终端、智慧教室、个性化应用平台等为主的校级特色化智慧校园环境。
  2.平台是智慧校园的支撑框架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如果说智慧设施是硬件支撑点,那么智慧应用平台便是智慧环境的软支撑点,是智慧管理的汇聚点、智慧教学的发力点,也是全面带动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提升的载体。在平台建设时需充分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各类平台间的整合,实行多平台统一电子身份认证,建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省、市、区、校四级联动的数字化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机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雨花台区智慧教育服务云平台整合了业务管理平台、协同备课平台、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分享平台等。二是要注意平台性能比功能更重要,性能是第一位。如今年疫情期间,由于开展线上教学,平台的实时访问量增大,给平台的承载能力带来了重大考验,所以在平台建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稳定性。
  3.教学是智慧校园的核心框架
  智慧教学是整个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一切技术手段都要为教学服务。目前对智慧教学的普遍理解是:有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教育,以激发师生的学习潜能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宗旨,促进有效教学,这是智慧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进一步打造智慧课堂,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学习,逐步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在南京市智慧校园评估标准中,对智慧教学一共划分了六个部分,分别是教学应用、资源建设、资源应用、资源共享、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根据评估标准笔者画了一个关于智慧教学的金子塔模型(见图1)。在智慧教学中,教学资源是基础,智慧应用是手段,师生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技术赋能于教学,最终要落实于课堂。要立足于资源,依托现有平台和技术手段,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上有所革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上有所显现。如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活动,此时智慧教学正当时,各种智慧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线上线下学习并驾齐驱。学习资源的推送、学习情况的智慧诊断、学习数据采集分析等智慧教育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教学的应用水平。如善水湾分校通过南京智慧云平台教学助手进行在线备课、课堂检测、答疑反馈等智慧教学应用,使在线学习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春江学校利用大数据一站式完成高效组卷、即时反馈,形成错题集,精准推送补偿性练习等,这一系列教学环节,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便于教师对课堂精准施策。
  三、区域智慧校园推进策略
  1.转变理念,深度统筹推进
  智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智慧教育工作的推进也要依靠人的智慧来完成。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项整体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成立对应的区、校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各部门相互配合,按照既定的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共同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此外,从教师到校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意识,以智慧教学、智慧管理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推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智慧校园的建设作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2.做好规划,协同集约开发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我区采取 “分层建设、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凸显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展开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实现区校两级共建、市区校三级协同。一是统筹建设资金。由学校按建设方案提需求,电教馆组织专家论证,再提交技装部门进行招采。二是统筹建设项目。区级层面集约开发、区统校用,学校层面实行个性定制、特色开发。依托区级教育城域网络数据中心和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集约开发“管理应用、教学应用、教师应用、省市应用”等四个应用板块,以数据中心为支撑点,以应用平台为发力点,完成市区校三级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应用数据的共建共享。   3.前端引领,带动全局跟进
  以特色化项目为引领,推进创建工作新支撑。通过开展移动学习项目、创客联盟校项目、创新实验教育基地项目以及各类活动竞赛项目来推进智慧学校的创建。每一个项目都有创建学校的参与,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化的项目支撑,以小项目的开展实施助推智慧校园大项目的整体发展。
  以示范为引领,推进创建工作新发展。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强化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借鉴与帮扶。充分发挥名校影响力优势及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实现全区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提升。
  以课题为引领,推动智慧校园深入发展。深入研究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与学变革,通过研究随之而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4.深入实施,深化融合应用
  一是深入学习。积极组织参加市级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依托软件谷区内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走进软件谷助力智慧校园研训;组织外出参加有关智慧教育的展会和论坛;开办区级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研修班,邀请专家和先建学校领导现场授课与分享。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化、深度化学习。
  二是深入指导。由区电教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创前摸底,分析现况,梳理需求,找准方向,科学合理地做好顶层设计和创建方案。②创中指导,适时掌握创建进度,对照时间表、路线图有节奏地推进,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帮扶、改进并提高。③创后推进,加强创建结束后的持续推进,重心由基础建设向全面应用建设转移,进一步扩大创建成果,促使智慧校园建设向深处发展。
  三是深入培训。为促进师生信息化能力的整体提升,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从从不同的角度逐层渗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相对应的培训。如教育局机关科室全员培训、一把手校长培训、学科教研员培训等。针对不同的应用展开专项应用能力培训,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资源开发、微课制作、创客培训、平台应用培训等。
  四是深入应用。以应用为导向,通过看新闻、听汇报、问状况、查数据等形式,深入推进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以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区校两级智慧应用平台的研发,加强平台的推广运用,强化应用效果。以服务教学为目标,将新技术、新媒体引入课堂,服务教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益。
  5.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堅持“一校一特色”。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长远发展,以点带面,找准方面,开展融合创新应用。一是项目的需要,有了融合的点,相对容易实施;二是有了信息化的融合,反过来助推项目的快速发展。基于学校智慧校园的特色发展目标,有效整合现有基础条件,以创客精神为载体,成立各学科智慧团队,努力做到“一校一特色、一校多特色”。例如:以“花匠创客中心”为中心的情景体验式课堂,将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活动融入其中,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了魅力;将陶艺特色与3D打印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借助3D打印技术创新出更多有趣的陶艺作品;以英语情景室为基础,在情景教室中设立与地铁文化相关的内容,同时运用3D投影、VR等技术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地铁文化与安全教育。
  四、把好整体关,规避建设误区
  1.把好网络安全关,全面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这对教育信息化及其网络安全建设与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在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尤其是平台开发、资源共享类项目,尽可能做到本地化部署。对于云端的服务平台建议部署到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云服务商白名单中。加强数据堡垒建设,加强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平台的对接,尽量让数据只在堡垒内部流转,同时做好对应的安全等级保护,区级数据中心要达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测(二级)要求。
  2.把好项目建设关
  规划要有梯次,实施要有落点。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应用成效,在建设前做好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论证,广泛征询意见,找准适合学校的切入点,不求大而全,尽可能小而精,先试点开展,在创建过程中反思改进和动态调整,逐步深入研究,形成体系。项目开展做好实时动态监测,关注进展并及时推进。
  3.把好资金投入关
  减少不必要的硬件投入,智慧校园建设不是看硬件环境,重要在于应用的价值。所有智能化的硬件产品一定要有软件支撑,没有好的软件平台发挥不了硬件价值,往往会变为一堆仅供参观的展品,华而不实。在创建初期,有的学校将大量资金投入在电子班牌、智能手环、物联种植、3D数字影院、数字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项目上,交付使用后发现产品功能复杂、稳定性差,应用对接不上等多种问题,导致使用率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4.结合现有条件,尽量定制开发
  不生搬硬套和拿来主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结合现有条件,明确的功能需求要尽量定制开发。例如:雨花外国语小学的课务压力大,每年招聘很多年轻教师,为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站稳讲台,开展师徒结队,要求定期走进课堂,听课指导,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基于该需求,学校利用现有的录播教室硬件资源,配套开发了一套课堂观察系统平台,根据课堂教学实录,实时生成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从他助到自助、从直观评价到精准分析的转变,解放了老师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教育的民生工程。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去创建智慧校园。要从信息化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通过智慧校园的整体创建,智慧教育逐步深入到每所学校,智慧校园环境正在不断变新,智慧教学理念也在改变,师生信息素养正在逐步提升,各类应用平台趋于完善,教育资源成果丰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区域智慧教育的新一轮内涵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教电[2017]4号.关于印发《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及《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Z].
  [2]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编辑:王晓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2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