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背景下开展“空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站在实践者的角度,全面介绍一所新学校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如何实现“停课不停学”。文章着重介绍了学校开展在线教育的相关准备和特色活动,特别是学校借助新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有效实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关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适应学习,彰显了学校“创新@未来”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在线教育;混合学习;空中课堂;慕课;直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5-0077-03
  一、 国内外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
  1994年4月20日,中国教育科研网(NCFC)与美国NCFnet联网,标志着互联网开始走进中国,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开始进入起步和应用阶段,在线教育行业也开始萌芽。到了2011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也开始融进了教育行业,在线教育模式终于出现了,并深入到K12、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各个领域之中。2015年7月,iNACOL发布了研究报告《混合学习:2008—2015年在线和面对面教育的进化》。这个报告明确提出,从国家、地区、学校和课堂多个层面都认识到了混合学习和在线学习改变教育体系的潜力,文中提到了多种混合学习形态,涉及运营方式的混合、课程和资源的混合、多种设备的混合、不同学习策略和评价方式的混合以及同步和異步学习通道的混合等[1]。2017年至今,微视频、直/录播等新型媒体形式出现,在线教育领域开始进入快车道,近几年我国政府有关“互联网+教育”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部分乡村地区视频会议室、直播录像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名校名师课堂下乡、家长课堂等形式逐渐普及,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为偏远地区青少年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为我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开展线上教学的背景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我国,把在线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深圳市教育局通过印发《延期开学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召开工作部署视频会、制定在线教学管理和技术指引、组织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指导各区各学校明确责任分工、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关注重点。2020年2月17日,深圳市南山区97所公民办学校全部按时上线开课,南山“名师天天在线”同时面向全国首播,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三、开展线上教学的举措
  香山里小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开办于2017年9月,属于南山区“办一所优一所”的窗口学校。学校秉承“创新@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办学目标,培养具备“有中国文化基因、有领袖气质和非凡创造力的未来世界公民”,践行“我能改变世界”的校训,三年来,在学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步构建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校园新生态。这次疫情也正是检验前期成果的大练兵,“掌上香山里”远程办公、“魔格互动”线上教学、“自适应数学”智能练习册等均得到较好应用。以下从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相关特色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空中课堂”方案制定
  区域与学校优势互补,可能是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方向。区域解决共性,学校彰显个性,为此,在南山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利用区域修建的高速公路(网络、直播平台),学校开展有个性化的特色应用(掌上香山里、魔格互动课堂),方向明确后,学校制定了相关指南和应急预案,如《香山里小学“停课不停学”直播平台应急预案》《课中课堂使用手册》《香山里小学技术支持工作方案》等。
  2.线上教育信息素养提升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决定这次“空中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学校前后开展了十余次培训,包括深圳市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面向全市教师的操作培训、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面向全区的培训,确保每一位主播教师技术娴熟,并为教师梳理出相关工具和教学活动指引。
  工具即技术,通过掌握相关工具软件的应用,为生成支撑学习的资源做好储备。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呈现,包括微课制作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及直播辅助工具技术等。
  “停课不停学”期间,直播课堂、线上教研、视频会议是常见的应用场景,采取领导层决策,技术部门整理推荐,年级/学科自选的模式。
  3. 个性化应用与特色展示
  由学校自主开发定制的“魔格互动教学系统”为师生线上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其中一周为例,教师每天登录平台约600次,具备跨终端功能。平台具备慕课、作业、展示互动、自适应作业等功能,以下特色应用均在该平台的支撑下完成。
  (1) 同步和异步教学模式相结合
  直接或间接参与在线教学的教职工有32人。一、二、三年级以异步教学为主,参与学习人数达630人;四、五年级以同步教学为主,参与学习人数为76人。如图1所示。
  (2) 慕课形式专题学习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通过慕课的形式汇聚教学资源,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形式,它可以方便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题学习,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数据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在以“在线教育与未来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论坛上预测:将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会更加融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融合,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相融合,在线课程将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常规设置,课程将会越来越多地体现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2]。   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全员参与,生成的专题学习课程可以定时推送,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教师可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进度、答题情况、资源浏览情况等,还可以精细到学生是否有拖拽进度条、哪个地方有拖拽等。
  (3) 个性化自适应作业
  《地平线报告》是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组织每年发布的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情况的前瞻性报告,在2017年的“基础教育版”中,把“自适应技术“列为改变教育的六大关键技术之一。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在他的《走进学校3.0时代》一书中大胆预测了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3.0时代的“十三个新图景”,其中图景三预测到:“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得以实现”。[3]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校以小学数学为实践对象,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梳理了小学1~6年级的知识图谱,并通过自主开发定制了小学数学自适应学习系统。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各节点,并为知识点添加配套资源,学生可通过线上或线下完成任务,系统会分析个人学习情况以建立个人的知识图谱模型,再通过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服务定制,推送最适合个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图2所示为知识图谱的效果图。
  老师日常也可以布置线上和线下作业,线下作业可以结合微信小程序拍照,客观题自动批阅,主观题手动批改,数据都将成为学生能力匹配的依据,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学生的能力画像就会显现,平台会自动为能力接近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达到分层的目的,小组内成员可以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同伴提供帮助。
  (4)“校园NO.1”云挑战
  “校园NO.1”项目是南山区首创,宗旨是充分挖掘孩子独特的天赋,展示属于自己的“No.1”。我校作为南山区“校园NO.1”特色学校,在疫情阶段,筛选出适合室内开展的项目,包括舒尔特方格、数独、洞察力、纸船载硬币、一边倒、一分钟立硬币、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筷子夹黄豆,鼓励大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参与(自愿参加,不是硬性作业任务)。
  学校以南山区该项目的规则为指导,设立香山里小学“校园NO.1”挑战赛,旨在尊重孩子个性、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在竞技状态下有效提升孩子手眼脑等机体的配合程度,让孩子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挑战赛每周都以年级为单位,评选出每个项目的前十名和每周项目擂主,孩子们可自主选择最擅长的项目并通过训练,提交视频。经学校项目认证官核查无误后,将对优秀选手进行奖励。图3为舒尔特方格项目的挑战规则和要求。
  获得周冠军的同学在世界校园NO.1的官方网站上得到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挑战。
  四、总结与反思
  为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20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其中“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而“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结合政策文件的出台,笔者认为,未来一定是在场景、技术和资源/平台的作用下,以课程为抓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师生、生生关系,形成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课堂模式,从教和学两方面全面升级,并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模式,如图4所示。
  我校的“空中课堂”是“名师课堂”形式的呈现。区域主管部门安排全区名师统一排课授课,学校发挥备课组力量,集中备课授课,但由于事发突然,加之使用的平台没有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系统也不是很稳定,很多教师开始无法适应,经过系统培训和反复训练后,才慢慢找到感觉。但就在线教育应用场景来说,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迭代优化,包含以下方面[4]:
  (1)移动是大方向:在线教育移动化是大势所趋。
  (2)各种形式的免费是趋势:基本应用免费,个性化特色应用收费。
  (3)细化资源管理是要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4)双向互动是必然:由单向互动向双向互动发展。
  (5)专业搜索引擎是需求:高效精准地定位资源。
  (6)个性化学习是亮点:数据支撑下的数字画像。
  “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AR/V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将会为在线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传统的面对面教育将会得到有益补充,也必然带来教育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流程等都将发生改变,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必将因教师教学方式和學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渝江.混合学习渐行渐近——国外K12在线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4-8.
  [2]余胜泉.在线教育与未来学校新生态[R].未来在线教育云端论坛报告,2020.3.
  [3]张治.走进学校3.0时代(未来教育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2.
  [4]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47-52.
  (编辑:王晓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2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