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大连工业大学教改项目课题“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JGLX2018027)
  [作者简介]李 佥(1982—),女,河北唐山人,博士,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11-02 [收稿日期] 2020-03-0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生物工程研究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影响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关系着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基于此,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以期培养更多可支持与推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当前,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生物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然而从总体上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实践能力较差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及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高校开始转变其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虽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影响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际教学脱节
  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高校在本科阶段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很少开设实践与应用方面的课程。然而社会对理论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小,因此便出现了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为此,各个高校纷纷进行改革,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虽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但总体上还是秉持“厚基础、宽口径”的精英教育理念,这也造成了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事实上,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及地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生物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只有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才能滿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当前,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追求课程体系的大而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调,缺乏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此外,有些课程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的环节,但学时较少,而且大多是课内实践,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到工作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个人能力与岗位职业需求无法匹配的情况。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也是影响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些高校教育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实验平台建设的需要,相应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匮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在校内建有实践教学基地,但在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等方面仍然沿用学校管理的体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另外,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未能与企业达成深层次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企业往往以盈利为目的,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性不高,而且企业认为接收学生来企业进行实习,既要为他们安排吃住,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会增加企业运营及人力方面的成本,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积极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一)优化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现行的课程体系不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高校应充分听取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建议,与其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国家职业标准引入培养方案之中,以提升素质、强化能力为培养原则,从而使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既要关注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不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加大实践应用方面课程的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学生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关键性技能。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人文科学,既涵盖生物学知识又融合了工程学的内容,因此高校要优化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就要打破专业课程间的界限,强化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与层次性,以课程为依托促进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整合能力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将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及工艺技术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同时将工程方面的相关问题渗透到课程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1]。
  (二)强化校内实践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应用”,强化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高校的校内实践教学都是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实践教学缺乏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对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知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另外,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科研实验平台,鼓励学生申报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科研领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借助科研实验平台能够了解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教育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实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还应在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以确保实习效果。校企联合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加强协调与沟通,双方共同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企业以自身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为教育资源,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如此不仅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能力[2]。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协同推进。在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优化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路径,形成特色化的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结合国家一流专业相关要求,充分接轨国际化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理念,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高就业率,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洁丹,邓桦,黄福强,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1):50-51+ 54.
  [2]李洪波,王晓红,曾军英,等.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225- 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8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