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實践教学、校企合作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一是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以“一主一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形成“学-练-赛”一体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建立“教学、竞赛、服务”三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路径 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07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转型期的发展与改革,能够进一步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就业率与社会需求人才的更大满足。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创新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1 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地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加大对高校现有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培养、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1.2 可行性
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迫切需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核心问题
2.1 体育教育人才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
缺乏创新能力是当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需根据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设计有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资源整合模式与运行机制。
2.2 专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由设置随意、实效性差,与教师行业需求严重脱节,有必要针对当前体育工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构建统筹规划、各方参与、协调有序的教学运行模式。
2.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不仅有必要接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更需要紧密结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与校外力量优势互补,形成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3 创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3.1 理论探索
(1)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围绕高校转型、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理论研究,探索高校如何创新发展、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优化教育教学方案。提出体育教育专业以“一主一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专业持续快速发展。以专业特色建设为着力点,培养适应社会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体育基础教育师资和体育教育的专门教师、教练员、社区体育指导员等人才,实现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2 实践探索
(1)通过向学生、老师、用人单位和其它兄弟院校进行调研,结合专业教学实践,主要就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科学研究、职业资格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创新改革,积累经验。
(2)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出发,探索以校内外课程、实践实训、校企校事合作服务等培养资源为主体,配合管理机制建设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3)探索“学—练—赛”一体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入手,优化以校内课程、课外训练、体育竞赛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学—练—赛”一体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组织特征,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4)探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核心环节的运行机制。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把握实践环节,积极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为依托的知识支撑、创新学科发展。结合校内外资源激发创新思维与潜能,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基地及校内、外赛事资源,有效衔接专业教育与体育发展动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找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与地方实现互利共赢、互动发展。
4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通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与竞赛对接,探索出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4.1 构建体育专业以“一主一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专业建设模式的趋同化、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等突出问题,实施“一主一副”培养模式,坚持“问题导向”,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管理制度等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上稳步推进改革。
4.2 形成“学—练—赛”一体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学—练—赛”一体化特色教学体系是从高校实际出发,创建“学—练—赛”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将课堂教學与课外评价和管理结合,将体育教学、课外训练、校内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等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3 建立“教学、竞赛、服务”三结合人才创新模式
为社会、经济、体育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高校体育中“教学—竞赛—服务”三方面有效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模式。高校通过有效教学培养人才,竞赛助推提高人才素养,人才应用以服务地方,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优质路径。
4.4 结合“创新培养人才的多类型”优化人才培养多路径
4.4.1 优化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及竞赛有效对接路径
体育专业课程要发挥好服务应用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需要寻求融合要素,以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同时,注重引导体育师资转型发展,强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教学标准,大力实施实践实训级教学竞赛和专业竞技,努力使每个学生能够获得国家二级体育裁判员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
4.4.2 优化体育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路径
以体育教育、体育赛事、全民健身的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现向体育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并从中汲取养分反哺日常教学工作的对接模式。特别是多次联合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有效提升赛事组织水平与竞赛能力,并借助机遇锻炼了学生的行业实践技能,输送了大量能力过硬的优秀毕业生。搭建了体育院系建设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纽带和关系,有助双方在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下形成协调发展态势。
4.4.3 优化赛事服务对接路径
承担各种运动会组织、编排、裁判与技术支持等赛事服务工作,高校学生担任裁判和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及各级市政府和体育局组织的相关比赛和活动。同时,还应与相关部门就学校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训练及竞赛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决策提供咨询,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5 结论
研究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1)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以“一主一副”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方案。(2)形成“学—练—赛”一体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3)建立“教学、竞赛、服务”三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产生良好的效益。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主要有:第一,虽然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第二,校校、校事、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如何激发合作创新摸索有待探索;第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实现地方体育专业转型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阮青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 杨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李晓庆.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4] 汪立极,罗国生.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5] 梁立启,粟霞,邓星华.“互联网+”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整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113-116.
[6] 黄贤文.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服务类专业设置与改革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141-144,193.
[7] 于奎龙.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7):42-44.
[8] 杨俊刚,程会娜,齐剑锋.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33):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3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