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模式在物流学课程中的应用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很强的科学,在我国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其课程的设计非常适宜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文章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对“对分课堂”在物流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分课堂”;物流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9-0011-03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我国物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高校在扩大物流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面,本文探讨“对分课堂”模式在物流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博士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但所谓的“对分”只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划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各占一半。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两部分所占时间比例还应根据具体的课程特点、学生学习状况来确定。“对分课堂”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教师精讲环节、内化吸收环节和讨论环节。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时间要分隔开,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从而達到知识内化于心的目的。“对分课堂”通过内化和吸收过程的强调,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则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对分课堂”的三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以替代的教师讲授这一关键环节,使教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又融合了讨论式课堂的优点,使学生在听课、自学、做作业、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心理规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分课堂”在物流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物流学属于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涵盖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工程技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面宽,内容抽象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每次授课2学时,1学时45分钟,每周授课2次,12周完成教学任务,共设计20次“对分课堂”。
1.教学设计
“对分课堂”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高度提炼,将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对不重要的内容或者相关课程中已经讲授过的内容可以不讲。教学设计上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讨论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进行针对性讲授,帮助学生建立物流学每一章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以及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了解每一章节内容在未来实践中可以解决哪些物流实际问题,进而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快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内容。
2.教学安排
学期始,在课程导论部分介绍物流学课程的整体架构以及物流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明确学习物流学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实际案例说明“对分课堂”在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中应用的显著成效,激发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
(1)精讲环节。基于物流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中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剖析。例如,第三章仓储管理,安排6个学时,其中精讲环节3个学时、学生讨论环节3个学时。教师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形式将仓储管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架构向学生作简要介绍,重点是仓储管理理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不断挖掘仓储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2)内化吸收环节。首先,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要涵盖本章节知识点以及已学过的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应用。以仓储管理作业为例,可以设置如何对茶叶进行更好的仓储管理,水果和蔬菜、乳制品与海鲜产品的仓储管理有何联系和区别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个性化内化吸收的基础上获得隐性知识,形成自身的经验。其次,学生撰写文献报告,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书籍,从中查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深入研究,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撰写文献报告,将其内化为自身经验。最后,可以采取“亮考帮”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授课内容的内化吸收,即将个人学习过程中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来;将个人已掌握但别的同学可能有疑惑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用以考查他人;将个人未掌握、但想了解或感兴趣的内容罗列出来,积极向其他同学请教。
内化吸收环节同样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把控,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对课后作业引起重视,高质量完成;把握学生的阅读方向,避免学生学习方向发生偏离,推荐的书籍必须是教师自身熟悉的、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书籍,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
(3)讨论环节。首先,将同一小组的成员以圆桌会议的形式集中坐在一起,根据教师给定的讨论内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亮考帮”记录的要点进行讨论,时间为30分钟。其次,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组间讨论,让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可以是集体智慧的成果,也可以是难以解决的困惑,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研究结论,也可以解答提出的问题,时间为10分钟。教师在学生讨论及分享讨论结果的整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巡查指导、及时纠偏、控制讨论节奏和维护课堂秩序。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解答,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间为5分钟,整个过程结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9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