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解释素养就是在掌握和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运用历史观点以及方法探究歷史事件,对初中历史中学习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判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巩固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明确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推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通过实际的方式完成,并追求每节课高效率完成,帮助学生在历史解释素养的基础上,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解释素养;高效课堂
   历史解释素养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的核心素养,要求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习历史知识,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历史解释素养,通过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解释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事实,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应注重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并学会查余额以及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补充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多方向解释历史问题探究差异以及根据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三个方面,在历史解释素养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补充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中根据历史资料基础知识,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构建历史解释。历史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历史资料相对较少,历史老师应根据所学教学内容,补充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教师可以应用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书信等历史实物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不仅增加了历史资料的补充,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还能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历史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又要通过自己补充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在最高效的效率中,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通过拓展历史资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充实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例如,老师一味地在台上讲解历史知识而学生机械背诵以及记忆,积极性较低的这种填鸭式教学和老师虽让将课堂还给学生自由组队讨论学习,导致课堂较乱的这种放任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十分低效,违背了高效课堂的构建。由于学习历史知识相对枯燥许多,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死板填鸭式教学,学生兴趣浇地,学生一旦养成历史学习习惯,以后很难纠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构建初中历史高校课堂。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该足中学生,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教材中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章节,老师可以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人民的启迪?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投降的影像资料以及中国人民或者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在得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欢呼的影像资料,补充了历史资料,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因此得到结论:胜利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和平;只有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才能赢得胜利以及世界各国应该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合作以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自主思考、身临其境,从而在学生心里得到结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历史解释素养提升了课堂效率,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还通过历史资料补充解释历史,构建高效课堂。
   二、多方向解释历史问题探究差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问题是历史事实描述,而有些历史问题是一些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历史事实客观存在,而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则是历史学家推断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教导学生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由于同一历史事件每个人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因而对历史事件就有了不同的结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解释,探究不同的解释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古往今来,在诸多历史解释中,往往会有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历史解释,因为不同人站在不同历史角度不同立场思考历史事件,得到的历史解释是互相矛盾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历史解释介绍给学生,学生根据不同的历史解释,得到一套自己希望的结论,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辨别不同的历史解释探究这个历史解释的原因,从而通过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思考学生对历史解释的理解,从而根据不同的历史解释,思考历史事件,通过不同的历史解释解释历史,通过学生的思考,更有效、更深刻的学习历史,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以及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就是古代埃及金字塔。针对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往今来有很多解释以及推测,最让人信服的就是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而也有其他的研究学家针对金字塔有不同的意见,由于金字塔建造的困难,以及和各种现代设备才能检测到的实物相吻合,因此,就认为古埃及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在地球上的,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推测,从而导致古埃及金字塔成为世界奇迹和未解之谜。例如针对部编版教材对于辛亥革命的学习,在分析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历史记载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其一是《中国近代通史》对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湖北新政的发展激化了社会各阶层矛盾,从而加剧社会危机;另一方面是湖北新政为革命客观上准备了物质和人才条件等,因此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先爆发起义的地方;其二是《辛亥:摇晃的中国》中描述的辛亥革命发生是偶然的,小的方面因为湖广总督坐镇武昌并且处置事件失当,大的方面来讲西太后和光绪死后,上台当政的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革命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同学们可以根据两段历史资料对辛亥革命爆发不同原因的记载,思考对辛亥革命爆发的不同之处以及自己的观点,从而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解释历史。通过对不同的历史解释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就会通过多方向去理解历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直观感受,通过解释差异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构建教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    三、根据唯物史观解释历史
   唯物史觀,即为客观全面地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探究历史发展规律,解决现实问题。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观点渗透进教学内容中,教会学生在唯物史观的辩证理解下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通过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得到不同结果,通过教师引导,理解正确结论,加深历史学习印象,并通过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唯物史观解释历史,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也帮助教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使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起到了引导以及讲解等高层次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唯物史观解释历史,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构建历史教学的高效课堂。
   例如,部编版教材中有一课是“文艺复兴运动”,为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目的,教师可以呈现不同的矛盾观点让学生自己探索,例如“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以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和“是欧洲有钱人搞出来的一场文化大爆发”两个观点,通过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诠释自己对文艺复兴目的的探究。教师可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验证上述观点,客观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原因,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形成自己对文艺复兴前因后果的科学解释。以及例如部编版教材中对于“鸦片战争”的学习,为了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即为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而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全面也不正确的,但可以给学生提出思考,让学生回答赞同与否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并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教师可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验证上述观点,客观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形成自己对鸦片战争前因后果的科学解释。教师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理性认识到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的辩证关系,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因此,通过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还帮助教师和学生构建了高效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打造有趣的、生动的历史课堂,保障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构建以自己为主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历史学习的高效课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初中历史的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可补充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多方向解释历史问题探究差异以及根据唯物史观解释历史提升高中生的历史解释素养。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也构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20(15):115-117
   [2]张正将.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9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