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旭东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以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为方向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是否理解物理知识,是否能够取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日常课堂当中能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这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和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课堂氛围、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物理教师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重视引领与指导的对接,促进课堂自主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引领与指导的对接,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上,我们教师过分的重视应试教育,将学生置于教育的被动地位,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老师应该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且教师要做好指导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简单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名飞行员飞行在2000米的高空,感觉旁边有个小东西,他开始以为是只昆虫,随手的抓过来,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军射来的子弹,试想一下子弹的飞行速度,这名法国飞行员真的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吗?请您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以此激发学生对运动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进去之后,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汽车运动的情境或其他交通工具飞行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运动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参照物运动速度,以及相对运动和靜止。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主体性,由此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要做好指导工作,不要过分的干涉学生的思维,只需做好引领与指导的对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课堂和谐化
   情境教学能够构建学习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平等的交流,由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思维开放的基础之上,积极的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开阔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与学生多元化的交流能够使课堂更加的和谐,促进物理课堂的革新。
   例如,教师实施人教版高中物理“曲线的运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学习当中体会到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了解曲线运动就是一种变速运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与教师的深入交流。“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探究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这种小实验的探究,能够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到各类运动形式的区别。随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比物体运动轨迹,“以上三种运动轨迹有什么区别?”经过探究,学生可以有效的发现曲线的运动轨迹是弧形,这就意味着它不是直线运动。在学生思维得到开阔之后,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向,那么曲线运动的物体怎么判断他们的方向?”步步引导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和谐化。
   三、重视理论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课堂实践化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在学习过程当中隐藏了大量的规律和定律,这是物理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建立这些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当中发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高中物理“电荷及其电荷守恒定律”教学时,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摩擦起电、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的知识时,这些理论知识太过抽象。由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入一些生活当中的摩擦情境,比如梳过头的梳子会吸引小纸屑,这就是摩擦起电。再比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会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这是由于两者摩擦过后产生的电荷性质相反,从而出现相互吸引。这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接触过的,但是不会去主动思考的一些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情境引入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与物理联系的习惯,同样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去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四、注重实验与活动的构建,促进课堂综合化
   在物理学科当中存在很多的实验,可以说实验是物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是会用物理公式,会用物理规律解题,但是不知道这些规律背后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死板的、无意义化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在课堂中搭建一些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例如,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摩擦力”这一章节时,为了引领学生区别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并且学会判断两种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教师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创作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体验活动,以及滑动摩擦力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当中感受到两种不同摩擦力的区别与特征。“这里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以及木块等工具,要怎么样使用才能够探究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学生通过以往对于摩擦力的了解,会想到摩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具有作用力时而产生。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将弹簧测力计连接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并逐渐增加压力,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思考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由此,经过小组讨论有学生认为,木块在水平桌上没有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而有的学生认为轻轻拉动木块,它不运动就没有摩擦力。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有的小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有的小组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依据。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教师逐步的去构建整个活动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发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判断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水平。
   简而言之,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改变以往传统局限的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交流情境当中逐步提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思维水平,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样的高中物理课堂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让高中物理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瑞,雷行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61
   [2]陈芹.高中物理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4):5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68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