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崔健

   摘 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从丰富评价标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启示,旨在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三者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语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077-02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教育者自我觉醒的典范。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陶行知教育思想常学常新,深刻影响着中学语文课堂。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为行走在教改路上的语文教师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教育界对陶行知的教学理念研究颇多,而对于评价环节较少涉及。本文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丰富评价标准
   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长期没有根本性的扭转,与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墨守成规有关。语文的应试教学现象在部分学校仍大行其道,导致评价“唯分数”,素质教育被忽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目的就是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唯分数现象。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中指出:“學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先生对这种“只见分数不见人”的评价制度深恶痛绝。
   这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做法,与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导致“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被忽视。单一的语文考试评价制度只能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因此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要求。语文教学评价应当以人为本,追求“整体效应”,注重多元综合。结合陶行知思想的启示,教师要打破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要制定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使评价标准切实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尝试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实践四大板块作为评价内容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分解出相应的二级指标。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每项评价内容中都设置多层次的标准,并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标准。
   二、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强调:“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他关注师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主张以积极健康的理念评价师生,使评价在师生成长中起激励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一致,强调语文教学评价应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服务。
   教学相长,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关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从而不断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善于写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和教书匠的“分水岭”。因此,教师要通过深入剖析自身课堂教学的得失,把经验教训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结果的理想呈现方式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突出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综合考量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而不是简单以分数论英雄。要积极实现分层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提出基础性目标、渐进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不同需求。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激励性评价,采用正强化方式,努力促使全体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要把学生的差异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开发。要因材施教,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谐发展。要根据学情分层设计课堂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展示。对于“学困生”,笔者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标;对于大部分中等学生,则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更侧重于应用及探究性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对于优等生,笔者侧重于发散型及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展示才智的机会。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师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每个人既是先生,也是学生。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与现实的结合,强调“做”是教学的中心,是在劳力上劳心。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所以,评价并不是教师的特权。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一元评价,实施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家校合力及时评价学生的阶段表现,定期记录学生的成长,真正落实全方位、多角度、分阶段、发展性评价机制。
   四、创新评价方式
   陶行知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以及时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随着评价主体范围的扩大,教师也应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努力拓展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评价策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其一,教师要积极运用与生活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要融合语言知识、阅读水平、口语交际和综合写作能力展开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以事实为依据,因人而异,挖掘其个性优势,发现其不足之处,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其二,发挥学科特色,巧用艺术化的评价手法感染熏陶学生。语文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的对错优劣评判学生,要尽量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彰显汉语的魅力。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可巧妙引用诗词歌赋中富有启迪性的优美句子。要运用艺术化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上进心,让学生时时感受语文之美、学习之美、生活之美。
   五、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大语文视野,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语文教师要从丰富评价标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理念融于教育,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回归本质、回归学生。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崔健(1982-),男,江苏海门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6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