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好胜心理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金华

   好胜心就像一剂思维的催化剂,学生要取胜,必须要想得深,想得全,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既要全面,又要缜密,无形中,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在讲授《群英会蒋干中计》这篇课文时,笔者尝试了充分调动学生好胜心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你和蒋干谁精干
   第二课时一开始,笔者就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蒋干,你会发现周瑜在实施反间计的过程中,有哪些环节做得很高明,哪些环节有待改善,哪些环节有明显漏洞?”问题一经抛出,课堂内鸦雀无声。有些学生在细读文本,有些学生在认真思考,这种寂静其实很有价值,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预热”状态。在小声讨论之后,学生开始回答问题。
   有学生认为,周瑜制止蒋干劝降这一步很有必要,做得也很聪明。一见到蒋干便点破蒋干“为曹氏做说客”的来意,使得蒋干在没有摸清周瑜底牌之前不敢轻易承认而只能矢口否认。周瑜抓住时机在酒宴上令太史慈监酒,唬住胆小怕事的蒋干,不让他改口,蒋干也就完全没有开口劝降的机会了。这样,周瑜便能放心大胆地实施自己的计谋了。其实,周瑜深知,他诱骗蒋干和蒋干劝降他都是在用计,实施的双方针锋相对,此消彼长。蒋干一旦开始劝降,周瑜用计便会觉得掣肘,难免要费些周折,所以,周瑜乍见蒋干就先发制人,封住他的口,这样就能把蒋干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地诱入彀中。
   有学生认为,周瑜假装狂饮酒醉之后,直接携蒋干入帐共寝不合理。因为周瑜是一军统帅,其生命安全在两军交战之际尤为重要,而蒋干来自敌方,虽是周瑜的同窗,但现在已经听命于曹操,如果趁同房共寝之时行刺,周瑜性命难保。对于这一点,即使周瑜已经酒醉糊涂,他手下的大将也不可能不提防。所以直接让蒋干进入周瑜内帐,是个很大的漏洞。另外,如此毫无戒备放心大胆地让蒋干和一军统帅睡在一起,也不可能不引起蒋干的警惕,只要蒋干心头稍存疑惑,那么后面看到蔡瑁、张允的书信,他信以为真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
   有学生认为,假冒蔡瑁、张允写的结连东吴的书信和其他普通的往来书信放置在一起很不妥,按常理,蔡张的信是绝密文件,不可能随意地散放在书桌上。如此容易地进入周瑜内帐,又如此容易地获得绝密信札,那么这封信的真实性、可信度就很成问题。只要蒋干稍有提防,就不可能马上相信。
   你和周瑜谁周全
   通过刚才的第一个问题,笔者发现好胜心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很大的作用。趁热打铁,笔者又及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周瑜,你会对你的方案做哪些改进?”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则是:你能不能比周瑜思考得更周全。这一次笔者把学生和周瑜放在一期“竞争”,暗示学生,如果你能想办法改进,你就超越了周瑜。果不其然,很多学生对反间计的实施过程提出了修改意见。
   有学生认为,周瑜酒醉糊涂,欲携蒋干进帐,此时应该有中军阻拦。周瑜早就应该和中军约定合演一出双簧。中军拦阻,力劝周瑜:蒋干来自曹营,与之共帐,凶险万分。周瑜不允,怒斥中军,说蒋干是故人,怎会行刺?中军再拦,周瑜借酒三分醉,拔剑相向,强拉蒋干入帐。这样安排才能消除蒋干的一层疑虑。
   有学生认为,周瑜的假信应该放在一个既看似重要又非常显眼的位置。如放在一个锦盒里,盒子里还可以放一些江东的军事机密,如各营扎寨图、作战计划等。计划中最好有和假信相呼应的内容,比如“操贼死后,我水军如何,陆军如何”等,总之,要做成一个不由蒋干不信的“假信套餐”。到那时,蒋干可以凭借“套餐”内容互相印证,因而很可能深信不疑。当然,桌上的文书必须少而杂乱,锦盒必须放在桌上引人注目的地方,盒盖必须半开半合。这样,才能确保蒋干在读完桌上的文书后,打开锦盒阅读盒中资料。
   你和同学谁胜出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质疑周瑜实施反间计的过程,他们认为,周瑜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高明;而有些同学恰恰相反,认为周瑜实施反间计的过程几乎是无懈可击、完美无缺的。双方针锋相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周瑜是否应该在群英会上狂饮烂醉”这个问题上。
   正方学生认为,周瑜“狂饮烂醉”的设计无可挑剔。首先,在蒋干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人之常情。周蒋原是同窗,而今各事其主,周瑜稍稍炫耀甚至得意忘形都是允许的。其次,在蒋干看来,周瑜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在江东可谓得酬壮志,得展抱负;还炫耀自己的军队兵精粮足,兵强马壮,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在针对蒋干的劝降,让他知难而退,免开尊口。再者,后面蒋干看了假信之后,就很容易明白,周瑜即将消灭曹操,成就不可一世的丰功伟业,所以志得意满,欣喜若狂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可见,周瑜“狂饮烂醉”的设计非常合理,不仅符合一个人发达之后的矜夸心理,而且在为后面蒋干中计作心理铺垫。还有,从炫耀到狂饮,再到醉酒,不仅过程自然流畅,而且使得周瑜和蒋干同帐共眠顺理成章。那封假信只有放在周瑜的寝帐里才是最合理的,而如何让蒋干合情合理地进到周瑜的寝帐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看完假信实在是个难题。周瑜“狂饮烂醉”是整个计策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天衣无缝地解决了上面的难题。
   而反方认为,周瑜雅量高致,风度翩翩,作为同窗契友的蒋干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周瑜此时的身份很高,地位颇隆,极为尊贵,是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水陆两军大都督,而蒋干只是曹操帐下的普通谋士,名不见经传,周瑜在一个久未谋面现今地位已远不如自己的昔日同窗面前,显示自己位高权重、志得意满已经不太像话,更何况他还得意忘形到狂饮烂醉的地步!这完全是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的做派了,和周瑜的修养气度太不符合。周瑜如此一反常态只可能是在作假,作假必定有诈。苏洵说:“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正方同学认为周瑜此举是为后面蒋干中计作铺垫,目的是让蒋干看到假信之后深信不疑,但客观效果可能恰恰适得其反。如果蒋干有较强的洞察力,他会发现周瑜太矫揉造作,好像在隐藏什么,又在暗示什么。看到假信之后反思此事,他很有可能发现周瑜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让他中计。因为,计谋越高明,往往越奇妙隐晦,哪能像周瑜一样在事先有意无意地夸示于人呢?所以,周瑜的行为只可能促使蒋干提高警惕,而不是疏于防范,所以周瑜的这部分设计必须改进。
   正反两方的理由和最后问题的解决都令人非常满意。
   纵观整堂课,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正是好胜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2140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3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