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洪玉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尊重差异、放飞个性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深入实施京剧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以社团的组织形式,尝试更为广泛的课程活动,给每一个孩子选择课程的机会、提供展示才华、分享快乐的各种舞台,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个性特点的课程建设之路。
  一、开展社团活动,积累课程
  社团活动是开发、积累、完善课程的有效途径。开展社团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组织社团活动,因为学生的需要就是社团存在的理由。二要了解教师的专长、家庭和社区的资源,这是解决社团活动师资问题的好办法。为此,我校首先成立社团领导实施小组,广泛征询学生的意愿,统计整理形成课程菜单,确定社团项目。学校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完善社团活动,促进社团发展。学生自由选择1~2个项目参加,最大化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帮助孩子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学校从时间、空间、经费上给予保障,促使学生人人都有特长,人人都能成才。
  二、凸显校本特色,优化课程
  校本特色是历史的积淀,凝聚着历届师生的精神和智慧。课程改革引领各校将这些校本特色进一步发展成特色课程,很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了优秀的成果。所以,学校要以这些课程为示范,引导教师做课程的实践者,优化课程。
  京剧进人我校已经有22个春秋。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小杜鹃京剧艺术团”,开辟了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京剧苑”,编印了《创造与享受艺术化的人生》校本教材,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在中小学开发利用京剧资源的研究》作为引领。因此,京剧在我校不论是普及教育还是专业培养、不论是表演活动还是课程教育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课程形态,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各社团活动的开展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有力地促进了社团发展。
  目前,我校从文学、科学、艺术、体育、社会五个方面开出了30个课程供学生选择,并逐步形成低、中、高三个年段特点。例如文学方面中有一个课程,低年段叫“故事与表演”,中年段叫“演讲与口才”,高年段叫“创作与赏析”,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创造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校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给老师更多创造课程的机会,给孩子搭建更广泛的舞台。我校通过健全综合实践课程组织网络,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研讨从而合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科学确定序列性的活动专题,建立“档案袋”式的具体操作评价模式(将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组织开展综合实践课评比,整理推出《综合实践活动精品案例》,调动广大教师创造课程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
  四、深入“体育、艺术2+1”活动,充实课程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自身传统体育与艺术的发展需要以及校舍场地现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间活动为抓手,精心策划,扎实推进。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小型多样、擂台比武的形式错时活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体育锻炼,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二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建设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孩子掌握体艺的技能技巧、方式方法,为今后的健康幸福生活奠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5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