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扎根方法的书院制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思清

  【摘要】书院制度是我国历史中的瑰宝,对书院制度的研究是动态变化的,研究者不断增多,书院制度的作用也在不断得到关注,其地位在不断提升。我国古代的书院种类颇多,且管理有序;书院学术氛围活跃,其讲会制度对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书院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相结合在古代书院已经有所体现,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书院的存续能力不强,制约其学术自由;书院的曲折发展体现出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和书院学术自由的有限性。
  【关键词】书院制度 教学活动 书院消亡
  一、概述
  书院是我国文化殿堂的奇葩,在我国的历史中经历了五六个朝代,在辗转的历史中书院这种教育机构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成为文人墨客研究的焦点。学者对书院制度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书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在CNKI中,选取题名为书院制度进行模糊检索,共计检索到52篇文章,对其进行精确检索可以检索到33篇文章;在万文数据库中,通过论文标题为书院制度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9篇,其中一篇学位论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伟波有3篇探讨颜元的文章,有2篇是评价《中国书院制度研究》这本书的。本文主要对其中的64篇文献,包括2篇学位论文、3本书籍:《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古代书院》、《中国书院研究》等,通过扎根研究的方法,进行文献综述研究。
  二、二级编码与三级编码
  1.书院类型及性质
  民办官助、地方官学、学校式的书院、发端于唐、民间私学书院、官方书院、文化中心、学术中心、文化机构、书院类型(以理学为主、以博习经史词章、以考课为主)、自修大学、书院的民间性、正规化的建制、非正规化的建制、家族书院、乡村书院、皇族书院、少数民族书院、侨民书院、华侨书院、教会书院、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私人教学组织、民间组织、民办教育、科举考试的附庸、私立、官立、私立公助、民间学校、高等学府、官学教育、官学附庸、考课式书院、甬上证人书院、御书院、书艺局、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终身教育理念、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半官学半私学。
  2.书院的日常管理
  书院的组织机构极为简单、管理人员很少、学生参加管理、书院的组织管理、书院的职事类别、业务部门、教规、行政、财务、藏书、山长负责制、生徒参与的书院事务管理、生徒管理、为学与为人并重的学规管理、职事管理、专兼职结合、较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教学模式、学规和讲义模仿禅林、择师严格,名师授业、奖励机制完善、课程设置别具一格、聘请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奖优罚劣、山长(洞长)制、德行考核、学业考核(入学考核、平时考核)、官课、师课、日课、月课、季课、春课、秋课、加课、小课、朔课、望课、散课(诗赋课、孝廉方正课、经古课、诗课、字课)、正课、德行与学业结合的生徒考课、以书取仕、名额限制、考勤制度、应试制度、双重命题、考课、科举考试、考试类别、科举考试、清代乡试、会试考题涵盖儒家经典、文学、史学、哲学等、分类编目、藏书登记、借阅制度(时限、册限、手续、携出、赔偿、抄录)、借阅办法、藏书管理规章制度、行政(工作条例、职责范围、开馆时间、工作人员守则、工作者评奖惩、卫生管理、治安保卫)、业务(为图书采访著录规则、分类和目录组织规则、图书外借和阅览规则、书库管理制度等)、藏书(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观藏书)、古代书院藏书的来源(皇帝御赐、官府置备、书院自置、社会捐赠)、藏书特点(内容时代化、形式多样化)、管理体制(监院负责制、斋长负责制、董事负责制、山长负责制)、四部分类法(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3.书院教育教学
  “门户开放”、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尊师爱生、“有教无类”、讲学自由、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学的步骤、修身、处事、接物的根本原则、处罚的规定、教学与学术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结合、书院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反理学、实学立场、内圣外王、豪杰理念、价值理念的转换、经世致用、实学教育、豪杰人格、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事物之学、原始儒家、尊孔崇儒、提倡在学术论争中兼容思想、穷经、读史、经世、发扬经史致世的学风、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实学思想、初步民主意识、重习性而不尚空谈、教者失其所以为教、学者失其所以为学、“产婆术”、“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自主学习、传播学术思想和宣扬政治文化、重文政策、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尤重道德修养、师生平等、培养科举人才、自由讨论、师生共同研习、相互辩难、求同存异、自由开放的教学制度、教学常式、分斋教学、日记教学。
  4.书院的经费
  书院经费、基建经费的来源、日常经费的来源、经费的开支(养士费、教学费、管理费、祭祀费、其他费用)、经费的管理、私人捐赠、官府拨赐、通过立法保障民间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学田之设非自北宋始、书院的支出、山长的工资、“束惰”或“修脯”、学生的奖学金、学生的膏火、灯油钱及伙食费、捐赠(田地、房产、银钱)、官方支助、官方经费、民间经费、书院经费的地域性、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来源受到地域限制、跨地区捐助、学田制、接受捐赠、官方资助。
  5.官方对书院的约束
  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书院官学化、明末四毁书院、制度化和官方化、政府藏书的所在、庆元党禁、元代政府对书院也采取奖励和支持、清朝(抑制书院、爱护和关心书院)、“汉化”文教方针、官方加强对书院经费的管理和控制、专拨学田、各级官府为书院委派山长、选任主讲、“声教”不通、明初近百年书院备受冷落、朝廷提倡建书院、科举考试的文教政策、明末第四次禁毁书院、清代的文教政策、有限度的允许书院讲学、表彰某些书院、雍正十一年起、禁止私人创办书院、南宋末年书院官学化、元代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对书院的审批更加严格、控制山长的任命和生徒的去向、明清时期彻底的官学化、官学的衰落、政策的倾斜、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文化专制政策、文化封锁政策、清廷的文化高压政策、对书院的毁禁、教育之权操之于政府、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正宗统治思想、依附性、以“道”抗“势”、以“道”附“势”、书院制度的双重性格、书院制度的依附性、政府的大力支持。
  6.书院的发展及其他
  书院制度的起源、书院的兴盛、中国现代大学民族化发展、南宋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书院的蓬勃发展、书院制度的确立、书院建设的两个高峰、书院运动、清末书院的繁荣及衰落、书院制度的终结、区域结构、非均衡发展态势、戊戌变法、新教育、废除八股取士、改试时务策论、壬寅学制、葵卯学制、近代花园花圃取代传统园林庭院、兴建操场、儿童娱乐场、祭祀民国之前的有限萎缩、书院的形成(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到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北宋书院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备的书院制度、南宋是书院发展极盛时期、明代书院发展由衰而兴的历程、元代开始的“南学北移”、明代的文教政策、中央

官学规模扩大、“颜李学派“:引入西学、课程改革、书院学堂并存、新学教育改革、三级学制、建设各级学堂、正名思想、湖南书院改制、继承性、过渡性、清代书院的衰落、书院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徘徊、素质教育的萌芽、三教论争、唐宋之际佛、儒、道三家即走上了融合的道路、融合的结果便是理学、书院兴于官学衰落之时、传统书院的兴复与辉煌、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演进、链接到新式教育体系。
  三、结论
  1.我国古代的书院种类颇多,且管理有序
  书院主要有家族书院、乡村书院、皇族书院、少数民族书院、侨民书院、华侨书院、教会书院、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御书院,归纳起来主要有官办和私人办学以及官办民助等形式。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级别的书院职务结构不同,不同时代的书院职务结构也不同。比如宋元时期,书院仅设司计、直学等专理财务,其他事务由山长管理。书院的职务设置很多,主要有山长、书讲、堂长、经长等。书院的藏书不断得到丰富。对于书籍的管理也日趋详细,设置司帐管理藏书事务,设有条销号等。书院的日常管理有些已经颇为详细,并且具有等级性。如很多书院对于着装、作息、待客等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院内的瓜果以及书籍的请读都有涉及。对于考试以及奖惩等也有明确的阐述;并且对于着装有具体的等级划分和详细的要求。对于人员的饮食也有等次区别。书院的考试制度主要有外部考试和内部考试两种。考试制度一般有详细的考试注意事项和范围,也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2.书院学术氛围活跃,其讲会制度对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的书院起萌于唐代,形成于宋代,当时的信息交流工具和交通工具,对书院间学术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很多著名的学者到处去讲学,讲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出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学者们对学术交流的渴望与其所进行的努力。如今,交通工具相当发达,各地教育机构间的交流比以前更频繁,但是可能还不够。很多著名的学者,不愿意去相对偏远的地方进行讲学。大学问的交流基本上已经形成一种定式。高水平的学者一般不会去三流大学进行讲学,大学间的交流有一种障碍存在。现代大学应该促进学术氛围的活跃。尽可能多的进行多渠道、多流向的讲学。
  3.书院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者对于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比如朱熹就认为应该让学生独自思考,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不必迎合教师。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可以和教师论辩。古代书院的教学和考试也开始注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独到之处。对于一些简单文字的论辩和分析等,虽然看似简单,也还是需要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思考能力对于一名学者而言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学习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终身学习和书院时代很多人为了科举考试而学习一生的情形有些许相似之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随时都有人能帮你解惑,这就需要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现代的教育,由于学生多,时间短。学习的内容多,所以很难进行到位的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科研相结合在古代书院已经有所体现,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双边活动。科研是对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的探究活动。古代书院中,已经开始启发学生的独特见解。对事物的新看法,学者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才能促进学术的快速交流与发展。古代书院中所体现的科研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现在的科研,但是也体现出对创新对科学研究的发现与重视,注意到研究与教学的相得益彰。现代的大学更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统一。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博克曾指出:“大学的特殊功能在于把教育与研究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对教学,而且对科学研究和学术成就都有明显的益处。”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是科研的前提,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更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育人活动的载体,也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两翼。现阶段。很多大学受到社会浮躁气氛的影响,对科研、教学的认识产生偏颇,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促进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5.书院的存续能力不强,制约其学术自由
  书院的经费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筹和捐赠。自筹主要是学生的学费,以及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稳定收入,比如通过政府获得的学田。学田制是书院的一大特点,书院依靠出租学田的田租收入来保证书院的经济稳定。捐赠有很多种,包括个人、团体、官府对书院的捐赠。但是对于官府而言,其捐赠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书院的控制。这也使得书院具有官学化的倾向。当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和约束比较少时,书院就能自由快速发展。历史上,我国政府有时虽然也对书院给予支持,但其目的是促进书院的官学化或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成为其文化宣传和人才提供机构。这也是一个政府实现其思想统治的有效渠道。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看,政府对书院过多的干涉就不利于学术自由精神的发扬。书院是一个文化组织,是一个学术机构,其必然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既使是在学术资本化的今天,高校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书院时代。由于交流工具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学术的交流与沟通比较困难,具有很强的狭隘性。但书院的讲会制度、门户开放政策也体现出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追求学术自由、开放的特色。
  6.书院的曲折发展体现出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和书院学术自由的有限性
  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引导着先进学者和贤能之士的思想潮流,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控制,以保障其稳固的统治地位和推祟的统治思想。当书院的发展超出其所能接受的范围时,书院就会遭到打击,明末的四毁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到处都在呼喊学术自由,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所谓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其前提是不影响其他领域,包括执政者的利益。虽然古代的书院多数具有私立性质,但是政府也是其主要的捐赠者。现代的大学政府也是其主要的出资者。所以不论是古代的书院还是现在的大学,政府作为主要出资者,具有很大的权力。作为执政者和大学的出资者,政府很自然的会选择让大学的发展符合自身的意志。随着社会的进步,执政者素质的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执政者开始放权,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学术自由,给大学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不会脱离其雏形。书院的学术自由是有限的,大学的学术自由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很强,现在执政者对大学的控制较弱,但也绝不可能完全放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8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