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阅读教学绽放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卿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凭借着自身特有的性质成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生的“阅读生活”,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同时,也使文本解读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并在更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生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趣,增加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 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因为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需要学生掌握。如果只是用语言讲述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配上挂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将知识化难为易,巧妙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例如,教学《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只见它们姿态各异,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满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满池的荷花随风起舞,“我”也随着满池的荷花翩翩起舞……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就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了。又如,学习《詹天佑》一文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个难点,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突破难点。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先演示青龙桥陡峭的坡势,然后演示“人”字形线路,接着演示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在上坡下坡时一推一拉的行使过程。这样直观演示,减少了学生在理解中的难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 巧用多媒体,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上课伊始,我便用课件为学生展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颜色各异的海水,一幅是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学生一下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在学生被深深陶醉的时候,我关闭了画面,问到:你们想知道刚才画面上的美景是哪里的景色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我又提问到:同学们从刚才的画面里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随即要求学生去研读课文,解答问题。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又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在学生背诵的时候,通过大屏幕展示相关的画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安康第七届龙舟节开幕式上的一段剪辑视频,屏幕上那热闹壮观的景色,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民俗表演的学生的积极反应,对民俗的赞美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带着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 巧用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打开课堂教学大门,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灵活多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到网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加深了解,还可以对同类的情感在深度上有更多的认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并引导学生把搜集的资料与学习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学习《鲸》一文时,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制作名片、成立“巨鲸演讲团”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设计的名片内容丰富,如:蓝鲸,巨鲸演讲团团长。体形巨大,长38.88米;食量巨大,每天吃4.88吨;力量巨大,赛过火车头。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音、像、声、光和文字的优势把学生带入趣味学习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情感、思维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焕发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5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