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海云

  【摘 要】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它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读书――感悟――表达的过程,并通过该过程实现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提高语文素养;二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三是激活读者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41-0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自己一直坚持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出繁琐的、程式化的旧模式,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是徒劳无益的。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在十二三岁,他们的知识累积、社会阅历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要想让他们在一次或几次阅读中就能获得众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很不现实。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生搬硬套,照条条、搬框框,向学生灌输许多无用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不久前曾听过一位教师上的一堂语文阅读课,内容是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孔乙己》。该教师可能觉得这是一篇重要而有名的文章,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于是就逐节逐层地细细讲解开了,单是“鲁镇酒店的格局”一段,就整整分析了一节课。从自然环境分析到社会环境;从酒店的“小伙计”――“我”分析到“我”与酒客的关系、“我”与掌柜的关系,再到酒客与掌柜的关系,如此等等,而且还画上插图、配上连线。讲者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而听者却被弄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这段文字的内容不就是为孔乙己出场创设特定环境吗?何必要如此劳神费劲呢?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积极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倡探究型阅读、有创意阅读。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者还是阅读的指导者,都要遵循阅读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地位凸显出来,走出繁杂艰深的程式化旧模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去体会阅读的内容,去发现阅读对象即文本中的疑点、重点、难点问题,然后通过质疑、分析、讨论、交流探究,进而理清思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阅读中获得新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根据自己的理解,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简化阅读程序,让学生自己生疑、质疑,从而获得感性的知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就作了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的基本要求:
   ①读第一遍,疏通文字、句段、圈点勾画。文章平白如话,语言朴实清新,学生阅读并不感到吃力。
   ②读第二遍,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对自己认为的疑难问题、重点问题作好不同的标记。
   ③读第三遍,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把发现的难点疑点记下来,以便交流探讨。
   与此同时,我还把阅读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难点写成阅读“提示”展示给学生。例如,文章以“背影”为题有什么深意?文章里一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每一次的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作品通过描写“背影”向读者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要求学生针对提示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并不高,内容涉及也不深,绝大多数学生能领悟出大致内容。如,课文以“背影”为线索,文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中有虚写有实写,有写远有写近,从忆“背影”到写“背影”,从特写“背影”到再现“背影”,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是表现父爱之博大、父子之情深。这样,学生通过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质疑、探究,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成绩好的学生可能还会透过已知内容感受到另外的一些东西,如富有特色的篇章结构,清新、朴实、自然的写人方法等等,并模仿着用于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时至少要有一“得”。
   举一个我指导学生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例。《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章奏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曾有诗人赞誉它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为了解除伐魏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表文中分析了蜀汉政权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的三点建议,又向刘禅举荐了值得“亲之信之”的文臣武将,并且还陈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伐曹魏、兴汉室”的决心。
   诗言志、表言情。兼有“相父”和大臣双重身份的诸葛亮,不仅洞悉蜀汉当时的处境,同时也深知后主刘禅的治国能力。此时出师伐魏,他有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此,在这篇表文中,他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叙述自己追随先帝21 年临危受命的经历,表达深念先帝的“三顾”之恩,无不贯穿一个字,就是“情”,即“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指导阅读《出师表》,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实在很多。因而我在指导阅读时,就让学生紧扣一个“情”字去展开阅读,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直至成诵。通过阅读、背诵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进而去探知诸葛亮矛盾复杂、忠贞不贰的内心世界。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师生动口,更需要动手、动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准的路就是:走出繁杂,简化程序,让学生能在不断的阅读中增加知识积累,丰富语言存储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能学有所得,并且学有所用。我认为这是值得尝试的,也是值得摸索实践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8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