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已成为语文教师潜心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战,结合新课程语文学科特点从如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是更新教育理念;二是充分发挥师生主动性;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四是丰富请文实践。
关键词:理念;创新;实践;语文;改革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前进的脚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观苦的历程。这是一段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艰难历程,也是一段艰辛摸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前进历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以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创造新经验。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地位和应达到的目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判情趣,使他们适当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美的和谐发展。
(二)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陈旧”的问题,这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标准注重更新观念,借鉴国外课程理念,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表现三方面。
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强调学会略读和浏览,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突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和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选文重视体现多样文化,重视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重视从现实意义的角度选取体现我们民放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难易适度的新文言文课文。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写作、有创意地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二、如何教好新课程的语文
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保证,新课标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一)更新教育观念,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才能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灵话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探究、研究,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不断调整个人的教有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教学策略,最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上。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解读教材,实践教材中提出的新理念,有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长期以来,教师常常把学生放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则按照教师制定的规程接受教师輸灌的知识,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定学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渐渐地丧失,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电视谈话类节目,观念很不喜欢主持人喋喋不休,喧宾夺主,但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笔者觉得应缓提“首席”,因为把看电视、看着卡通长大的初中学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码应再延长一至两年。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一个人如果不创新,那么他今天在重复昨天,明天又重复今天,就没有发展,就活得毫无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他们确立创新的意识,时时处处都想着创新,不满足于成见旧说,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喜欢标新立异,其实,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想象,追求新异,这本是孩子的特点,也是创新意识的前芽。
其次,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种自学行为,是个艰难的过程,它需要为人类献身的理想,不折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良好的心理准备。新教材有不少创新人物、创新事迹的内容,教师要深刻领会这些课文的内涵,用科学家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从小立下为祖国为人类献身的志向,并为此自觉磨练自己与困难和斗争的意志和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
再次,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成为“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培养逆向思维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要利用教材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要利用教材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丰富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好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课堂上要运用“激励表场”来营造气氛。激励表场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总之,如何教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地进步”。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道路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但能量是巨大的,前景是美丽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王德俊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体验新课程》. 湖南教育出版社.
[3]《如何教好新课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