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创特色教育 立足自身谋发展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翠荣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总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即“重品位、重质量、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这也是四小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好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厚德载物的高尚思想境界影响和教育每一个学生,以智育人,以情暖人,达到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交融。学校积极探索和创建符合学校实际,以本地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特色教育主题。
  一、立足自身,坚持特色发展创品牌
  一所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谋划发展之路。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两个特色教育方向:一是德育工作研究课题,二是开设拓展课。其中“美丽的丝网花”成为我们特色教育的主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农村户口或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子女,还有智障和身残的学生,更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家庭条件有明显的差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何实施特殊家庭的儿童教育》的特色教育研究课题,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们成立的爱心基金会也不断地捐助那些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让这些特殊的群体因我们特别的爱有了特殊的优待。
  学校开设了益智、书法等六大类25个小项目的课程内容,选派和聘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授课。学校指派两位分管领导管理拓展课的备课、上课的质量。每学期结束各类课程都要汇报展示成果。这是对兴趣活动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让全体学生的特长和才智通过拓展课得到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校精心策划和打造了“美丽的丝网花”,做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爱美、审美的情趣,让每位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来体验生活中的劳动美和创造美,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来创造美的生活。学校已经将此汇编了校本教材,列为校本课程,全面铺开。现在由老师和学生编制的各种色彩和形状的丝网花开满了学校每个教室内的各个地方。我们不仅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美的生活,而且用智慧的头脑展示着四小人美好的心灵生活。
  二、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打造“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层次化、活动对象多元化、活动过程规范化”的德育活动格局,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养和自主、自理、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质的养成。
  学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创建“校园之星”团队,评比校园之星。对学生在文明礼仪、思想等方面进行一周的检查评比汇总,每周一国旗下公布“校园之星”事迹并奖励。针对学校农民工子女多的问题,开展了“牵手阳光、与爱同行”的活动,设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室,成立了“爱心基金会”。
  我们还邀请了旗团委“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梁桂珍老师,为特殊家庭的学生上关于自信的心理课,让“阳光课堂”走进我们的校园,让特殊家庭的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阳光雨露。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心理健康讲座的时间,老师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为了使特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有成效、更有质感,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合理规划,有效布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造人的功效。
  学校借助新环境的要求,规范班级文化,校风学风进教室,统一安排班务信息栏、卫生角;规范办公室文化,统一安排办公信息栏;规范库室文化,确立楼层文化的主题。一、二层楼以“习惯教育”为主题,三层楼以“读书明智”为主题,四层楼以“经典诗句”为主题;规范各种岗位标志,如卫生、值勤、班级进出楼门等。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的发展内涵,我们把培养知识型教师队伍作为重头工作来抓,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学校为每位教师发了统一的读书笔记本,每个笔记本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上一句话:勤于学习、乐于读书、读悟结合、智慧育人。手捧心爱的书,有学校全方位的支持,老师读书的积极性悄然升级。没有制度的“教师阅读制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逐渐形成,大量的书籍开拓了第四小学老师们的视野,一批年轻的教师走上了自主成长的读书之路。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小草会微笑,让每一缕阳光都灿烂,让每一颗心灵都闪光;环境育人,真情感人,形象塑人,这是我们独具匠心的睿智,也是我们四小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3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