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筱
实例式教学有时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
一、实例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随之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有评价的片面性,评价范围的狭窄,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重心是教师“教”的设计,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实例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实例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实例式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
2.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2008年,我国教育部组织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比较研究,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策略,并努力把握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综观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三个方面:
(1)教育要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结构、内容都要发生变化。
(2)强调国际理解教育。教育要贯穿世界,要具有开放意识,将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3)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二、实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本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是: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提炼要精,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的内容要实,贴近文本及学生认知实际;问题的形式要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探究价值。创设问题源于透过文本解读的预设和学生先学“学情”基础上的生成两个方面。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问题为诱因,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有关实物、工具等的操作进行假设、验证等一系列探究学习,经历知识的自主探索形成过程。
3.引申发展问题
继拓展练习后,学生极有可能由学习内容生发有关边缘性及深层次问题,这些新问题为教师灵活设计课后练习,预习作业提供弹性支持。
依据教学思路,具体的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实例式教学将问题作为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支点,同时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砥柱,彰显了新课程理念。这对于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三四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5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