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金霞

  摘 要: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浅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这些在每年的化学考试题中都有了很大的体现,因此我结合我校的校情(农村中学)和我课堂上的实践,谈谈我是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的。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客观事实作为探求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香,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过程可简明的表示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拓展”。
  一、提出问题
  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与稻恒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调,通过解决问题达到更高一级的认知体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想输入的信息与人的现有知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从已学教材中或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如:学习分子这一节时,我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在烧杯B中加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学生看到烧杯A中溶液有无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积极思维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而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思想。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实验构思与设计,提出假设。
  例如: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提出如下的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变红可能是水使它变红,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不洁净,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与A烧杯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慢慢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1.用洁净的C烧杯配好蒸馏水,加入2~3的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如上图(图略)放好,观察现象。
  3.闻B烧杯的浓氨水,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加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三、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讨论、争辩、揭示产生现象的原因,教师的点拨利于于去伪存真,把探究目标引向深入,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概念、规律或理
  论,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的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微粒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3.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
  四、应用拓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强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
  1.演示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1)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2)提出假设和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可能存在如下情况:
  A.如果相等,那么天平两边平衡
  B.如果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总质量,那么天平右倾
  C.如果反应前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后总质量,那么天平左倾
  实验:
  (3)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课外活动
  观察能力属于“用脑”,动手能力属于“用手”,发展学生的智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简陋的器材和简单的药品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从而增
  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探究铁钉生锈的问题:首先提出假设,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我和学生研讨提出十种环境条件)
  (1)光亮铁钉浸没在菜油中
  (2)半浸半露在菜油中
  (3)光亮铁钉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
  (4)完全浸没在酸性溶液白醋中
  (5)完全浸在碱性溶液(碱水)中
  (6)铁锅内留少许水
  (7)切过西瓜的刀不要擦拭
  (8)不锈钢铲子放在水中
  (9)光亮铁钉放在干燥试管中
  (10)光亮铁钉浸没在烧开的水中
  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计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得出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总之,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完全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里,教师既教给了学生有关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九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