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生活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谏敏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需要,是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把握考试改革方向、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是: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品教学生活化 意义 实施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需要
  新课程强调把学生引向“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的教学行为。
  2.是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现有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3.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生活化的内容,取自于学生生活,能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4.是把握考试改革方向,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表现出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常州市的中考命题中“生活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研究,以适应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形势,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1.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的设计是传统教材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它的使用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从而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
  如在教学《我爱我家》一课时,当进入新课学习后,我就以聊家常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中体验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由于这节课师生的学习与探讨活动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学生的情感被真切的生活情境点燃,才能达到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明理导行的育人效果。
  在教学《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我创设了“我看身边的环境”情境展示活动,同学们七嘴八舌列举了很多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其中有组同学还拿出了我们本地农民挖田养螃蟹带来的土质受到破坏的照片和被污染的水的样本。学生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懂得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并不遥远,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的感悟和理解。
  (1)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联系。如在教学《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时,组织进行初中生学习竞争力评价调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竞争力现状,并与同伴互助,发扬长处,寻找差距,取长补短,制定学习目标,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成长。
  (2)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讲明学校的德育要求和目标,请求家长积极配合并及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在家庭的行为反馈表,要求家长按表如实填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教育,将导行落到实处。
  (3)与社区生活相联系。如访问交警叔叔,了解初中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进行“五一”创收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财富的艰辛和快乐;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习;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周”宣传活动等。
  (4)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如在教学《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后,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龙潭部队参观,请部队指战员讲革命军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懂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增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3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