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丽娜

  【摘 要】文章立意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利用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职业教育所对应用人单位的特点、分析了就业岗位的职责要求。提出了以用工岗位需求为依托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课程改革 岗位 就业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综合职业能力, 要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教育宗旨。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就是常说的的“对口教育”。这样的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然而从笔者学校进行的多年就业分析情况来看,这样的目标定位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有了一定的偏离。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单位与岗位的特征
  结合我校财务会计类专业3年的就业跟踪调查,跟踪面涵盖了85%以上的毕业生。我们发现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青睐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单位90%以上都为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这个层面的就业竞争中,职业教育的实用、技能的特色能得到很好的体现,高职生动手能力强,起点工资薪酬也相对低于本科生,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也没有太多高理论性要求的岗位,因此毕业生的签约单位尤其是初次就业单位多为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固有“一岗多能”特征,从企业走访中,从毕业生调查问卷与回访中,我们都能了解到这一点。以财务岗位为例:出纳兼统计,出纳兼收银,成本核算兼材料保管,税务筹划兼市场营销等等岗位设置比比皆是。而且在中小企业中岗位轮换频繁。
  这样的企业特性决定了毕业生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高职毕业生择业的流动性特征
  从我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1年内的跳槽率为86.5%。甚至有大约10%左右的毕业生1年内转换过2次就业单位。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本就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高职毕业生更是体现出流动性极强的特征。因此我们说就业灵活、转岗灵活是高职类毕业生求职的一个显著特色。
  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所面对的用人单位有独特的规律特性,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在了解“使用”的状态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生产”。
  三、依托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在了解了岗位特征的前提下,课程改革在定位上应该考虑受教育者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避免教育面过窄,学科划分过细,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专业而言的,要在一种在特定领域内的“通才”。通过这一目标,可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力求对准岗位设课程。
  笔者所在院校提出了采用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课程改革要求,从岗位职业(劳动过程“行动领域”)分析入手,科学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其中,科目课程开发采用逆向分析法,即:
  ①分析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
  ②确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③确定核心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④根据核心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整合与设置一组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形成链路课程;
  ⑤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化设计,构建出岗位针对性强、能力主线清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指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
  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例。主干课程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构成,强调专业打牢基础。主干课程对应会计专业实训突出动手能力,主干课程接轨会计证考证体现就业技能。主干课程的编排严格按照会计特性设置。专业交叉课程由税收与纳税筹划、证券投资、市场营销、财务岗位技能培训构成,强调经管投资叠加培养。此教学模块对应多证书拓展,提高专业交叉渗透。专业提升课程以审计、经济学、管理学构成,为适应学生继续深造与职业发展需要开设。专业兼修课程由经济写作、艺术鉴赏、谈判与推销、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构成,以求多方面完备学生素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学有所用,学够所用是毕业生期待的,也是教育者的责任。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行系统化课程设计,是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强调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体现出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出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020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