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黎明

   摘要:自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以来,作为一线教师切实感受到了新课程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竭尽所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借以来确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84-03
   历史学科承载着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受高考的导向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受到重视,限制了历史课程教育功能的展示。全国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展示机会,进而追求有效教学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
  一、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试图通过知识与能力、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总体目标。与旧课程相比,目标设置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主动发展奠定基础,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此为出发点,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三维目标。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较容易设置,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要注意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将此目标设置为选择自己探究的主体,从网上、课本或是其他途径有侧重点的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百家争鸣的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整合;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各家思想的核心要旨,从而理解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在当时的影响。这个目标就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动手、探究的积极性,可以说是比较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知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教科书,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语言、图片、实物、模型、音频、视频等来丰富历史课堂,合理利用各种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下面以《抗日战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运用来说明。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下,对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根本没有感受;仅从教材中的叙述,也不足以让他们去理解国人所蒙受的苦难与屈辱,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和平与幸福的可贵。笔者在教学导入时,运用《南京大屠杀》及《黑太阳731》的视频片断创设情境。日军的兽行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震惊了,对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日本军人的残忍有了直接的认识。很自然地笔者设计的问题就成为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中华民族又是怎样抗战的?从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后面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这样除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外,还达成了情感目标之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家乡,恰当选用运用乡土教材或是身边的例子较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情感体验,从而“神入”历史。教学《抗日战争》时,笔者就选用了《松滋县志》中的史料来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1944年,侵华日军在笔者工作的学校所在地――刘家场镇残忍屠杀1031人,特别是把一个五十余岁的男子刘万祥的四肢砍下后,又吊起来用柴火活活烤死的史实,在用PPT展示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再让学生说他们收集的关于日军暴行的事件,分析日军人性沦为兽性的历程,正是他们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危害性?这一思想在今天还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防范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怎样维护区域及世界和平?
  有感染力的语言,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教学总结时,笔者使用了有感情的激励性的语言。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英勇斗争,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表现出了中华儿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虽然没有经历那战火、那屈辱、那苦痛,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只有强大的祖国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样雪国耻?学生们说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振兴中华!这样比较好的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难得的是,一些同学的学习态度真正转变了,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三、开展有效的多元课堂教学
  1.讲授引导式教学。所谓讲授引导式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突出了专题性,内容线索明显,但忽视了知识的完整性,跳跃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补充大量的材料,老师的讲授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运用学科本身的特点,采取讲授法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总结历史规律,深化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对于教材中关于古希腊文明材料提及甚少的现象,笔者则以讲述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入认知,即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观念,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要求用民主充分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来保卫城邦、对外掠夺,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有了必要性。强化了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了解。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而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是启发学生心智、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所谓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来制造玄机,诱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进而形成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如:再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①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冷战”政策?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具体有何表现?③如何认识“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④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中国加入产生何影响?⑤欧亚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⑥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⑦“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哪些?⑧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等,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3.活动式教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每个模块都添加了一个探究活动课,可以说他是以一种创新课堂形式出现的。历史活动课属于学科活动课,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来渗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升华。如在教《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时,笔者拓展教材中提出的历史小论文形式,而是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模式,可以是报纸、幻灯片、诗歌、故事等形式来展示。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总之,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也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法,树立创新意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究有效教学新途径,借以来推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不断延续。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0-33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6-14.
  [3]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4-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98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