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不同教育理念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然而,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在整体上符合教学的要求,首先,教师的教学目标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在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其次,教师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对知识有自己的体会;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而言,会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的思维[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能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西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的《长方体 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立体图形在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为了能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长方体、立方体的实物,比如魔方、药盒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此同时,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长方形,然后让长方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形成长方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入的掌握长方体的结构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學习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在很多时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都能为学生带来很多不同的思路和见解[2]。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确保学生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愿;其次,要求小组内部在讨论和学习中,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共同发展;最后,小组合作中需要体现出拓展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开拓自己的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应用题的解法进行巩固和练习时,教师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为他们布置如下工作任务:一、认真读题、审题;二、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算式;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意以及想到的解题思路;四、画出思路的导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喜欢表达的学生负责描述思路,喜欢画画的学生负责画导图,学习认真的学生负责分析审题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得到了锻炼,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日后的发展会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引入游戏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很多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条件,而学生的大部分好奇心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当中,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这样下来,不但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生活结合,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比如,西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学生会学到一些基本的图形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图形能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准备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在课堂教学中把物品放在讲台上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来到讲台前对触摸到的物品进行判断,并说出具体的形状,如果学生回答的又快又准确,那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励送给学生,这样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如果学生不能辨别出具体的形状,那么可能对图形知识还不是很理解,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在游戏中对知识有所掌握,同时由于物体本身属于立体图形,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实现了拓展,等到学习立体图形时,便会减少很多难度。不过,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游戏观念,不要因为回答的好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没有回答出来而觉得羞愧,以免在将来的学习中会难以承受学习上的压力。
  5.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制
  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来说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的鼓励也是有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时,教师要谨慎认真的衡量评价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的多一些夸奖、鼓励等,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好坏,而是要从学习思维能力、自信心、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掌握教学方法,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及时的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钻研,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考试周刊,2018(88):94.
  [2]赵秋云.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8(25):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