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文看英汉语言的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兰
【摘 要】回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学现象,它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段,在诗歌或文章中巧妙地用上回文,可以使句子读来趣味无穷。回文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汉语所独有的,英语中也有不少回文的例子。在英汉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当中,回文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而从它的特点可以发现英汉语言的差异。笔者对英汉回文的种类和对比,英语与汉语对于回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英汉语言在语法、语义、语音方面的区别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回文 语言差异 对比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40—02
将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文体,叫做回文,也叫回环。汉语回文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南朝梁刘勰著的《文心雕龙·明诗》中提到“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制。”一说起源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诗。英文回文诗最早出现在1802年古希腊诗人Ambrose Hieromonachus Paperes纂写的《Ethopoiia Karkinike》中。《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给出其明确注释:“A palindrome is a word,phrase etc,that reads the same backwards as it does forwards.”(“回文”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词、短语等)。回文不单单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有趣的修辞手段。研究回文,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组词,语义和语音方面的区别,由此可以更好地掌握英汉语言的特点。
一 英汉回文的种类和对比
在比较英汉语言中的回文现象时,我们可以根据语言单位的大小将其区分为以下三类。
1.单词回文
单词回文分两种:一种是词义不改变的等义回文,如英语的“madam”“pop”“tit”等。一些人的名字也是回文形式,如Anna(安娜)。而汉语里除了叠音词以外,尚未发现等义回文。另一种是回文后单词意思发生了改变,称作变义回文,如英语的“pat—tap、dog—God”等;汉语里也有“讲明—明讲”“上海—海上”“人大—大人”等与之对应。
2.句子回文
英语里有两种句子回文,汉语里有一种。英语有不改变句中单词结构的回文,如“Arts imitates life”和“Life imitates arts”,还有把句中字母倒过来也是一样意思的回文,如亚当见到夏娃时说的第一句话:“Madam,I’m Adam.”(女士,我是亚当。)1867年Charles Bombaugh在他的《拾穗集》中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回文:“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意为“在我见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这里的ere是古字,和before同义。这两句话正读、反读,都是一个意思。汉语里,由于汉语的最小表意单位是单字,所以回文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例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3.篇章回文
英语里主要有两种篇章回文,分别是字母重组等义回文和单词结构不变的等义回文;而汉语中则分为倒读等义回文、倒读变义回文、顺读顶针循环等义回文、句子顺读回文四种形式。
在句子回文中,我们提到汉语的最小表意单位是单字,因此这类回文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结构。
英语中单词结构不变的等义回文与汉语中的倒读等义回文颇为类似。例如:
Leaves fall.
Approaching winter with regret,
we wonder no less.
Together are beauty and truth,
Then truth and beauty
are together less.
No wonder we regret.
With winter approaching,
fall leaves.
明朝蒋一葵的《咏春》诗与上面这首英文诗在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莺啼柳岸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两首诗正读,倒读,在语句上都是一样的。但是汉语的回文诗倒过来读之后,却有了不同的语义,这就是汉语的精妙之处。
除此之外,汉语的其他三种回文形式,英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回文。同样是倒读回文,汉语就有倒读变义回文,而英语只有倒读等义回文。例如: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七律平仄对仗工整,更妙的是,倒过来读又可以变成同样韵味无穷的另一首诗。而在英语中,就找不到能够对应的回文形式了。
二 英语与汉语语言差异对于回文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1.语法上的差异
汉语属于分析性的语言,基本没有词形的曲折变化,句子结构采用“意合法”(Parataxis),即“汉语的语法关系不是靠形态来表现,而是采取意义支点的方法,依赖语义的搭配、语用的因素来反映词语的组合关系,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在汉语中,本身并没有刻板的词性区分,而是根据汉字的语义特征来断定其词性,所以,词性之间大都可以互换。例如,上文举例的蒋一葵的《咏春》等,每一句之所以倒过来也能成诗,正是因为汉语词性的互换,如“潮随暗浪雪山倾”中的“倾”,在句中作为动词,而将这句话倒过来“倾山雪浪暗随潮”,此时的“倾”就成了形容词。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语法就严谨多了。英语的句子结构采用“形合法”(Hypotaxis),即采用“空间搭架的形式,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介词、关联词、形式主语”等把句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句子要素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示”。英语具有很多汉语所不具备的时态、语态、语气,以及代词和名词的格、名词的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别、动词非谓语形式等语法形式,因此,在回文上英语便多了很多局限性,不像汉语那么灵活多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60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