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是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冷漠、迷惑、低自尊等一系列的负性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重要的影响[1]。本文拟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某高校大一大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收回率为78.75%。
  (二)研究工具
  大学大学业倦怠量表,由连榕和杨丽娴编制,共20个题目,分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 865,分半信度为0. 880[1]。
  (三)施测程序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施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所得数据采用SPSS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均分都小于中间值3(5级评分制),这说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
  5.4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学科性质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学业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因子、行为不当因子在文理科上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得分高于文科学生,表明理科学生的学业倦怠要比文科学生严重。
  5.5学干与非学干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差异
  由表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及其各维度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以上得分均高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5.6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活动频率差异
  由表10可以看出,学业倦怠总分、行为不当因子和成就感低因子均在不同活动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一)学科性质差异
  理科专业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因子和行为不当因子的水平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学生。这与王敬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这可能是因为:学科性质不同,那么不同学科的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理科学生较理智、克制,不容易发泄内心的不快,选择压抑心中的不满,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
  (二)学干与非学干大学生的特
  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以上的得分均高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这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担任学干的过程中,经过对自己各个方面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变得更有自信心、成就感、问题解决能力较强有重要的关系。
  (三)不同活动频率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差异
  极少、从不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和成就感地因子水平高于那些经常、偶尔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和成就感地因子水平;行为不当因子在在不同参加活动频率上有显著性,极少、从不参加活动学生的行为不当因子水平高于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周喜华的研究显示:中等轻度的体育锻炼能降低学生的学业倦怠,提高自我和谐水平[3]。这可能是因为经常、偶尔参加活动的学生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可见,适当参加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而并非某些同学所想的参加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
  四、结论
  1、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及个因子均分都小于中间值3(5级评分制),这说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但不是很严重。
  2、不同学科性质大学生在学业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学业倦怠程度比文科学生学业倦怠程度更高。
  3、学干与非学干的学生在学业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要比担任学生干部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严重。
  4、不同活动频率大学生在学业倦怠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常、偶尔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低于极少、从不参加活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4:1-38.
  [2]王敬欣,张阔,付立菲.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业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J].心理行为与研究,2010,8(2):126-132.
  [3]周喜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自我和谐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1,19(4):461-4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10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