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与之媲美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人文精神 文化素质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19
  人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与之媲美的。特别是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
  但是,联想到近年来物欲横流的情形,以及学者们惊呼的人文精神失落的忧虑和重理轻文的不良倾向,中学生远离课外书籍的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反思。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读这些书的原因,我们认为要把握几点: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不仅要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新大纲推荐书目初中10种,中西名著各占5种,高中20种,中西名著各占10种。由此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并重这一点。二是健全中学生心灵和人格。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很重要,它能起到净化心灵和提倡人文主义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弥补其他的不足。三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任何人脱离了社会都无法生存,因此,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
  现代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人。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素质教育。可是,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却对这个本质问题置若罔闻。由于多年来陈旧观念和积淀,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转盘上惯性运转。久而久之,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不断退化。最终使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了压抑和摧残。
  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读一些必要的课外书,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我们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如何?我的评价是:惨不忍睹!有个同事在给一个文科班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前,对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情况做了一番了解。结果是全班50位学生中,只有4位学生做了全面的阅读。学生对中国古代名著的阅读情况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说外国名著了!文科班的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此,理科班的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初中生就真的不看课外书了吗?这倒不是的。也有许多初中生偶尔会带几本课外书到学校来看一看,但万一教师看到学生所看的不是教科书或者不是什么精编、大全、训练、ABC之类的书籍,这书自然是厄运难逃了。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物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呀!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少数学生所阅读的又是怎样的课外书呀!据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武打小说和言情小说。男生常陷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常枕于风花雪月席上,有时还偶尔能发现几本带“黄”色倾向的。一些学生常可以如数家珍的道出一串影视明星的大名,可是对于《简爱》、《飘》、《战争与和平》为何方神灵却一无所知,那些必要的科普读物学生自然也就更不会光顾了。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初中阶段实在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学生这样的一种阅读状况,又何谈提高语文水平?又何谈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又何谈培训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究竟朝哪里去发展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上来思考。就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我想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点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加强诵读,提高悟性。经常进行朗读比寒能使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大有促进。如教刘增山的《秋魂》时,运用男女赛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诵读: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再讨论――分析――总结,从而悟出: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最后得出:这就是秋魂。
  其次,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读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会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再次,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该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北景。要想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如果缺少了指导,对于中学生来讲,阅读起来难度就会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退一步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遗词造句上而已,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如果缺少指导,他们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就会存在很多盲目性,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就会降低,甚至一些坏书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手中的“常客”。
  最后,在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学生、朋友互相交换个人藏书来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来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的阅读书籍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方便。老师也可以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我们的中学生才能够逐渐喜欢课外阅读,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在夹缝中,找到一些生长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52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