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新动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阅读基本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悬念制造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的求知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制造悬念,激发阅读期待,提高学生专注力,从而萌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教学《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时,一位教师这样导入课文,并在课堂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得是什么?(出示“书”、“信”)生:一本书和一封信。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生:字、汉字、文字……(学生回答意思一致)师: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在汉字还没出现时,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甲: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学生乙: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学生丙:他们可以送东西。……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师:不信的话我们就一起乘坐时光隧道车去看看吧!这样的悬念,容易勾起学生好奇心理,甚至有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求知欲强烈时,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自然就会有种亢奋,阅读效果自然也不错。
二、营造活泼向上的课堂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情境,充分利用这样的情景来积极导引,使语文教学课堂在教学内容,师生的态度与心境、教与学的体验,师生互动等课堂教学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一些偶发短时存在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创造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环境。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穷人》课时,通过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情境,让学生亲近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阅读,并借助平等对话、彼此接纳、相互造就,演绎出一种熠熠生辉的课堂教学情境。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后,在你的心目中,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我们可以和身边的同学相互交流,也可以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老师希望能够分享大家的阅读收获,大家尽情交流吧!学生甲:我认为桑娜有着温和的眼睛。学生乙:我认为桑娜看起来很和蔼。学生丙:我认为桑娜看起来很善良。学生丁:我觉得桑娜的手是粗糙的!师:哦,你的观点与众不同,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学生丁:因为桑娜每天要干很多活,她还要补帆,她有一双勤劳的粗糙的手。(课堂上掌声响起)学生丙:我认为桑娜的皮肤不会白!师:为什么呢?学生丙:因为桑娜家在海边,她很勤劳,每天要干很多活,要抚养五个孩子,她还会帮助丈夫补帆,甚至出去干很多活,她的皮肤不会白。(掌声再次响起!)……师: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现。大家透过这些无声的文字,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质朴、美丽、善良的桑娜。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还知道你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运用积累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表达、表述完整而有条理,说的理由很充分,我真为你们今天的进步感到高兴!教学实践表明,积极的即时情境会有可能将阅读教学环境导向师生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而消极则会破坏已形成的良好阅读教学氛围。
三、留有一定的阅读空白
阅读教学要走向个性化,不但要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学生在阅读后,沉淀在个人头脑中的疑问思考,以期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如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课文写到“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节,笔者给予学生这样一个阅读空白:大禹经过家门时,看到妻子抱着儿子却不进家门,他的心里是如何想的?他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学生会结合对课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揣摩,开启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甲:他很想抱抱儿子。学生乙:他很内疚,不敢回家!……师: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阅读教学中精确恰当的留白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空白情境创设中采用“三让”原则:学生会读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能说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四、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
个性化阅读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观点。如教学《英雄赞歌》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探究点,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它赞美的是谁?王成?还是朝鲜战场上的无名战士?对此,各抒己见,答案也是不一而足,而且见解都结合了文本内容,做到了有理有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能够质疑的地方并精心设计疑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有开放性的、有层次的或者是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突显课文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并借此将内容思考向纵深引入,引起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审视。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淡化课前预设,强化课堂生成,创新学生的读书方式,融合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读多悟,自求自得,自主习得,真正强化阅读过程,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
(责任编辑:闽 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