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情”研究,你重视了没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邦学

  摘要: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正在进行中,我们许多老师努力去研究新的大纲新的教材,往往却忽视了“学情”的研究,所以吃了很多苦,却收效甚微。这里我想呼吁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情”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是向教师们简介了我对“学情”研究的六个方面的情况: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趋向的研究,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的研究,注重对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注重对学生能力等级状况的研究,注重对学生家庭结构和文化素养的研究,注重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地方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育人为本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兴趣爱好 能力等级状况 家庭结构和文化素养
  
  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们许多教师努力去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辛辛苦苦干了三年,教学结果却不尽如意,怎么回事呢?原因众多,这里我只想提醒一下;你有没有忽视了“学情”的研究?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填鸭式教学向引导探究式教学转变,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因此我们教学研究的不仅仅是大纲和教材而是要更多地去研究一下我们教育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对“学情”的研究。
  一、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趋向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他们可能更关注当前的社会现象。读书费用高,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结果“读书无用”的思想有所抬头,“万般皆下品,难有读书高”已成为历史,这必然引起了我们部分学生的思想跳跃,这种思想意识潮流必然会影响这些学生的进取心,并成为他们学习前进中的障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更注重自我,渴望“个人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在“义”和“利”之间,更注重对“利”的追求,一些身边的蝇头小利和“个别极端人物”成功的事例都会深深影响他们,造成我们不愿学习而是去追求一种“他们所谓的成功”或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以帮助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于是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恐怖暴力片或打架等等方面。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我认为我们必须在两个方面去下功夫:一是怎样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一是怎样给予他们所需的成就感?一方面我们可以走近他们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并说服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教育可以改变人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去战胜“利欲”价值观,通过体育、娱乐、健身等活动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一定能帮助他们增强对理想追求,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的研究。
  初中阶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上要求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又不能完全摆脱,于是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他们身上很容易形成抵触或抵抗的心理或行为,家庭中,他们很难和父母沟通,逆反心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课堂上,有些学生作业不做,听不进去,甚至不守纪律,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进行剖析和矫正,经常开展课堂辩论和课堂讨论,让他们在辩论和讨论中认识到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利用他们的自我意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同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自我行为的锻炼,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不肯轻信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以及书本中现成的结论,认为自己是“成熟了”的大人,表现出“自以为是”和“自负”的倾向,一旦自己失败后,又转向了“自卑”而丧失信心,这时我们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观察、访问和考察过程中接触生活,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使他们提高认识,认清自己,感受责任,找到自信。
  三、注重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研究。
  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应该是每一位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老师追求的境界和效果。培养和激发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科知识用娴熟和完美的教学艺术展示出来,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诚信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能接受我们,让他们自愿围绕我们教师去转,愿意学习这门学科,而不是我们去求他们学习或压迫他们学习。2007年我校公开课活动中,我组一位教师列举了三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展示人格魅力的方式;第二种是死缠烂磨的方式;第三种是严厉威吓的方式。我个人推崇的是第一种教学方式,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学校所规定的功课才会被当做礼物来领受”。
  四、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等级状况的研究。
  掌握学生的能力等级状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解题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记忆能力是学生形成智慧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节省时间提供了前提条件;观察审题能力则是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可以说学生的审题为解题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源头;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和书本知识的结合问题以及答案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有摸清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状况,我们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脱离题海,有效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对我们提高教学成绩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注重对学生的家庭结构和文化素养状况的研究。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尤其是现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重组家庭和单新家庭日益增多,这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究课本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家庭结构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对于那些家庭问题的孩子,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信任他们和激励他们。我们可以用谈心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相信这一种关爱和信任教育;一定会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同样家庭的文化素养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好坏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因而和家长经常谈话和交流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课外任务,通过谈话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也为我们教学取得了孩子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谈话和交流,我想对于带动家长的素质提高和改善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方式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就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六、注重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地方因素的研究。
  首先,地方资源和素材我们可以挖掘使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乡土教育;让学生感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例和素材,尤其是讲解国情部分,真实的地方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因而我们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挖掘地方资源及素材并加以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或许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方经济因素要加以利用,教育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地方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条件。因而教学中,我们重要注意研究一下当地经济状况,根据经济状况,我们适时和适当地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这对于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
  再者,地方环境因素要正确对待。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良的环境却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环境因素对于成才也有影响;所以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交友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有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才可能促进他们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
  总之,“学情”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育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认识,在“育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我不断的尝试着师生同为一体的教学态度和方式,这种态度和方式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我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于提高教学成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