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趣是农村孩子乐说乐写的源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庆东

   由于阅读量少、见识少,造成农村学生在习作上的先天性不足,加之教师引导方法单一,致使学生习作之时兴趣全无,写作过程如同“挤牙膏”,成为一场痛苦之旅。在这样状态下呈现出来的习作,只能有形无实、无病呻吟。如何依据农村学生现状,激发习作兴趣,提高农村学生习作水平呢?
   一.抛题引趣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写贴近农村生活的作文才最有话可说。因此,我依托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农村生活设计作文训练内容,并且在一周之前告诉学生作文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再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
   如一次拓展作文训练《帮妈妈 》,为了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我让学生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孩子们有的帮妈妈洗衣服,有的帮妈妈做饭,有的帮妈妈洗脚……一周后,我在班级中举行了一个交流会,使个体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全体的信息量,结果多数学生不光讲了帮妈妈做事的过程,还交流了自己的感受。最后,我适时总结:让我们来用文字记录精彩生活,记下自己的做法和感受。由于学生们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他们大都写得真实生动。通过这样放缓训练坡度,降低难度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启发激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作文前注重对学生兴趣激发,如同“战前动员”,显得尤为重要。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习作五: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孩子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你的烦恼是什么?又为什么烦恼?请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要同其他同学交流。由于问题直指孩子们的生活,使得班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我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看到有的同学父母带他们到城里去玩,非常羡慕。我的烦恼就是平时见不到爸爸妈妈。”有的学生说:“我个子矮,爸妈因此到处找偏方,想让我长高,谁知个子没长高,重量倒增加了不少……”如此平常的一个谈话式的导入,让学生勾起了生活的记忆,侃侃而谈,为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活动拾趣
   童年生活往往是由一个一个活动编织而成的。因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动脑、动手、动口、动感情,有了深刻的体会,再让学生写写参加过的活动。因为每位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主体,习作时就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了。
   如日常练笔中我还抓住天气的变化设计了这样一篇习作:冬天到了,鹅毛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大地一片银白,粉妆玉砌一般,如此美丽的时刻,为何不行动起来?于是,我跟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累了,我就布置学生将玩耍的过程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愉快写出来。学生玩得很尽兴,所以说起来也滔滔不绝,有了这样的兴趣,孩子们都爱上了写作文。
   这样,向学生提供了有效信息作为作文素材,启发和诱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搜集和提炼,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也就信手拈来了。
   四.媒体增趣
   这几年农村学校也改善了教学条件,增添了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于是,我又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可视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应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利用媒体再现情景,有助于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助于克服传统作文训练单调、枯燥的弊端。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把特定的情景和气氛运用电教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可以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
   通过多方面诱趣,学生的感性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文思如泉,水到渠成,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写作的主动性,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思维和作文技能得到同步发展。当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人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我认为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陆庆东,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