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莹
本学期我校深入进行了“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课堂教学改革,关于小组互动学习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比如: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小组互动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都有哪些?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成长,下面针对上述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如有不当或错误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小组互动学习的目标实际有两个:一个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另外一个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学习品质。只有当以上两个目标同时达到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小组互动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和促进者。所以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应当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让各个组员明确自己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小组互动学习中,各科科代表承担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只有当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有序有效地展开,否则课堂会陷入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已杂乱无章的困境。以上这些应该是教师即组织者所起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的第二点应该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长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教师不能只追求最后的结果,而更应该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想办法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要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强令学生按照既定的路线“奔向”固定的答案。
二、什么情况下适合采取小组互动学习
实际上,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要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涉及问题的性质等很多因素而定。例如:如果问题具有开放性,是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如果问题很简单,答案也是唯一的,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就不需要采用这种形式。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合适呢?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学习。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生字词合作。课堂教学中,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词后,可以让两人一组进行学习,检测刚学的生字词。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一个解释,另一个检查、纠正;然后再默写,一个报生字,另一个写。在规定时间内两人互换角色,最后再互相修改,并及时订正。
2.朗读合作。语文课上,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在对话课文的朗读中,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对话,最好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3.验收合作。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古文、古诗等验收,也可以靠小组合作来进行。可以是小组长检测组员,也可以是两人一组进行互相检测。小组间进行检测后,然后再由老师来抽查,这样可以最高限度地巩固所学知识。
4.问题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合作的兴趣。问题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1)文中重点句。例如《故乡》中有一句话是“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此时要引导学生合作解决,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2)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莫泊桑小说结尾很有特色,往往情节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请联系课文中‘我’的父母巧遇于勒的有关情节,说说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这种关于文章构思的综合性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比单纯的个人思考要好得多。(3)结构的问题。把握文章的结构,给文章分段,也可以在合作中进行。(4)思维的创新。例如在讲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联系当今社会,‘和’字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合作,激活思维,从而认识到“和”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