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华庚 李勇见

  教学内容: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材简析:“负数”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产生,如温度的计量、买卖与借贷的计量等。
  例1通过观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引出负数表示方法,接着引出例2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人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强化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从而为(第三阶段)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课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让其体会“负数”产生的简单背景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为今后进―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设置冲突,尝试记录相反意义的量,体会负数产生的背景。
  2.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过程。
  3.初步了解正、负数及其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教学重点: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冲突。引出负数
  1.请同学们用2、3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算式:3-2=1 2-3=?)
  2.2-3等于多少,已经不能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新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由两个数“2”和“3”写出―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个开放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尝试记录新数。
  课件出示例l:小玲用温度计在教室里测得室内温度是16℃,小英用温度计在教室外堆雪人的地方测得温度也是16℃,不过是零下16%。
  请问,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相同吗?(不同。)都是16℃,为什么会不相同呢?(一个是零上16℃,一个是零下16%。所以不相同。)
  同学们想一想,你能不能不用语言而采用符号将它简洁地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所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先独立思考,然后写在本子上。)
  2.展示比较,反馈交流。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略)。
  3.简介负数的产生及其表示。
  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科学家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颜色区分,画斜线来表示,加不同的符号表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20世纪初,数学家开始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这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温度)在它们的前面分别加上“+”“-”这两个符号,就将它们准确地区分开了。(师板书:+16℃,-16℃)
  4.试一试:独立完成例题2。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进一步认识“0”。
  (1)过渡:在温度计上,怎样区分零下16摄氏度与16摄氏度呢?
  指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多媒体出示。)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要求学生)把两个温度在纸质的温度计上标出来(幻灯展示学生的温度计刻度图)。
  小结: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与零上温度通过O来分界,扩充了O的意义。
  四、链接生活.巩固内化
  1.我们了解一下陆良县的历史最低温度(媒体出示陆良县的历史最低温度)指名读。
  2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并用“正、负数”知识给自己的课堂练习打分。
  3、游戏。自选游戏。记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O分;负一局,记一1分。结束后统计胜负情况,用正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有效地将知识进行整合、提升,克服单调、枯燥、以题练题的弊端,同时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适当延伸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这节课你的课堂表现满意吗?(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小结。)
  2.师:请同学们用“正负数”的知识,评评自己、同学的课堂表现。
  非常满意+10分基本满意+5分
  不满意O分非常不满意-lO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来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的表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