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和教师正向、持续变化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它要靠有效的教学目标引领,靠有效的教学过程保证,靠有效的教学结果支持,要靠三者的和谐统一来实现。
关键词:有效 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督促教师人员,利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过程。一般来说,若想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我们往往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等方面进行合理制定,并实现和谐统一要求。下面以课堂教学为例,简要阐释我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一、有效教学之理性认识
1.有效的教学目标:明确、弹性
明确。明确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明确学生最近发展区,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式。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正向、持续促进学生发展。知道学生发展突破的重难点在何处,并且知道协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方式。
弹性。弹性是教学目标在准确范畴内的一个可伸缩区间。可根据教学现场情况做收放调整。它既保证学生的发展方向,又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2.有效的教学过程:自主、分享
自主。自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一种学习状态。它追求的是自身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快乐。对教师而言,自主是一种对课堂节奏自如的调控,是一种对课堂机智敏锐的捕捉,是一种对学生情感深度的唤醒,一种对课堂氛围和谐的营造。自主追求的是和谐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分享。分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多向对话,它是一种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互动以及智慧的碰撞。分享拓宽学生的思路,加强学生的合作。学生在分享中获得理解、尊重、判断、选择等多样的学习体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学习能力。
3.有效的教学结果:生成、开放
生成。学生个体是一群有着不同成长背景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情境,他们的反映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答案下也隐藏着不一样的思维过程。只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学生将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創造。课堂上往往就会产生许多无法意料的结果。其实评判教学结果在简单的对错标准之外,还有许多的意义标准。比如这个教学结果产生过程中的思考对课堂的意义,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等等。当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尊重和激发,那么在既定的目标之外,往往会有许多无法意料的结果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常常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新的资源,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良好契机。
开放。学习是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去的过程,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循环往复的过程,包容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开放给学生预留了知识迁移和思维创造的空间。开放是一种心态的开放和思维的开放。开放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建构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模式。
二、有效教学之具体攻略
1.教学目标确立——瞻前顾后思紧要
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往往与学生、教材等因素脱离不开。在具体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明确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每章节编排要点与内容,更加准确地掌握某一学科具备的素养内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完成学科素养培养内容,并利用合理的计划进行编排。针对于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必须将这一学科体系放置于大链条体系当中,系统有序地进行整体思考。同时又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立中落实每一步的教学计划。
2.教学活动设计——粗线勾勒搭框架
有效的课堂既需要课堂预设,也需要课堂生成。但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矛盾。如何调节二者的矛盾,让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能很好的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这是创设有效课堂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将课堂预设环节视作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的核心环节,严格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设计往往是精心准备后的粗线条勾勒,教师用框架式备课引领着课堂大的发展走向,但同时又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创造空间。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很花费心思。针对于此,建议教师人员明确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预测,确保在一定的教学框架下为学生留出一些可自我发展的空间,提升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3.教学现场组织——身临其境敏观察
教师对课堂深入仔细地观察是教师灵活调控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想真正观察到课堂上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就不能仅仅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旁观者,教师更应该与孩子们一起成为课堂的共同参与者和创造者。只有在和孩子们共同身临其境的投入过程中,教师才能既在情感上观察到学生的变化,又能在理智上对学生的变化做出分析,从而对课堂发展进行指导。只有真正了解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老师,才明白什么样的指引对学生最有效。
4.教学过程推进——引而不发促思考
有效的课堂是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可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有效的引导应该是引而不发,教师退隐幕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去推动学习的前进。这样的启发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并逐步养成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5.教学内容总结——画龙点睛促飞跃
一堂课的层层渗入效果往往多取决于总结阶段。一般来说,课堂总结阶段的整理效果会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总结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态度的褒贬方面,而是应该着重放在深化文本内容主旨与表达感情方面,目的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特别的作业。或者进行精彩的总结,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打造意犹未尽的教学效果,激发着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6.教学效果评价——点石成金琢璞玉
当学生拥有足够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后,老师不难发现,课堂上不同的声音多了,这些声音不见得都符合正确的标准,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蕴藏着一些可贵的亮光。善用这种方法的老师都需要修炼一双对亮光敏感的慧眼。
每个教师自身能力水平不同、教学习惯不同,再加上各个班级具备不同教学特点,因而使得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出入。而不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要促进学生个体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综合发展目标即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