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目标导向功能,不断强化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红云

  一般来说,技校类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对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往往认为学习成绩再好也是打工,学习缺乏动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努力采用目标导向,不断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感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完成“工程力学”的教学任务。
  1.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要用就业目标导向和执业行为导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工程力学”在现实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学习方法,懂得为什么药学和怎样学,帮助学生做到“学友方向”,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培养自觉学习的精神。因此要通过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了解冲床,剪床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设备破坏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意向动力,这样,才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铺平道路。
  2.重视实物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概念是空洞的,教师要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导向,充分利用实物、力学模型、卡片、电化教具等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举一些现实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尽可能把例子描述的生动具体。其次,要结合机械等实物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要结合挂图、板书等把抽象的力分析成具体的力,如讲授三角构架的受力分析,要制作木条三角构架,帮助学生分析各木条的受力特点,再通过画力图分析解除约束后三根木条的受力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这样,通过具体的观察、形象的思考、抽象的分析,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难点的转化。
  3.强化分析能力的培养。职校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强,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科研究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推导应重点阐述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掘问题的内在规律。如教材力学四个基本变形中横截面上应力的平衡条件、应变的几何条件以及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物理条件,着重分析应用更使得条件和物理意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加深对问题理解,要帮助学生理顺各部分知识的关联,加强对比、推导、使知识系统化。
  4.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现在大多数职校依然重视理论公示的推导,微分的计算,注重书本上知识的讲述,导致学生感觉难学,老师感觉难教。笔者认为在理论讲解之前的实验应采取演示的形式,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在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后验证试验,以便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理论性强、公式繁琐、参数概念容易混淆的章节,应遵循“实验――理论――在实验”的规律教学,例如圆周扭转的性质及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若直接讲理论,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剪切角和扭转角,从而对这个知识点失去兴趣,导致接下的实验也是应付而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先做试验,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觉的积极性,那么再将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接着的实验巩固也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5.积极使用形成性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人们已认识到: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同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不完全的教学,特别是布鲁姆创立的形成性评价因其是相对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一种独立评价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评价,因而既有实现目标的手段,又是促进目标达成的动力。由课堂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获得信息后,要决策下一步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其中必须包括矫正一项,特别是对那些距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补救,不可让他们在面前知识没有掌握下去学习后面知识,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简历在牢固掌握上一单元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从而有效地控制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在职业学校的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