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建
[摘要] 今天,新媒体正以目不暇接的速度进入高校、走入校园。所以,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与发展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变得尤为迫切。从高校网络辅导员概念界定、高校网络辅导员职责与要求、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辅导员 新媒体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数字信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式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与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信息时代已经来临。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共有网民4.85亿,占全国人口的37.3%,其中家庭宽带网民3.9亿,手机网民3.18亿。
同样,新媒体正以目不暇接的速度进入高校、走入校园。笔者采取抽样阅卷调查方式,以江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年级发放了200份《江南大学校园新媒体影响性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98份。问卷统计显示:92%以上的学生接触网络,75%以上的学生拥有私人电脑,94%以上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用手机上网的达90%以上。显然,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与发展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变得尤为迫切。
一、高校网络辅导员概念界定
2004年,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王想平主任较早地提出网络辅导员的概念:“网络辅导员不是通过上课或者面对面的交流来做思想教育工作,它是通过网络”媒介“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引导,以达到思想教育目的的一项工作。”
笔者认为,高校网络辅导员是指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辅导员通过网络载体,面向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把网络作为载体,注重网络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采取的是狭义定义,仅指那些具备高校辅导员身份的群体。这是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所有的网络辅导员都是辅导员,所有的辅导员都要成为网路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式与内容。其中,熟悉网络知识,树立网络思想教育意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高校网络辅导员的职责与要求
高校网络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要求其积极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式媒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以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培养一支适应新媒体要求,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又懂信息网络知识的网络政治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网络性”特性,必然要求高校网络辅导员具备异于传统辅导员的素质要求。针对“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化、个性化、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隐蔽性”等新媒体特征,高校网络辅导员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必须具备政治鉴别意识与判断能力;面对网络特性,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应用知识与技能;面对教育形式、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人文史知识等方面。
三、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建设
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是指相关高校网络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是指一整套相关制度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并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1.政策保障
高校必须高度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充分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意义。高校各级党委、行政应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从政策上、制度上支持与保障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第一,制定规范性文件,将高校网路辅导员明确化、制度化。
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意义与任务;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明确网路辅导员的身份、角色、功能、职责与要求等方面内容;
第二,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将网路辅导员制度建设与专业化辅导员制度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政治过硬、专业扎实,技术不错的专业型网络辅导员队伍。
第三,设立激励与考核机制、树立典型、表扬一批、带动一支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应实行奖励与考核并存制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2.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要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与工作运行机制。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负责部门与各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全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当下,具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管理部门有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党委等。但是,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网络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工作运行应直接由学生工作部负责。
高校职责部门可成立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全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部可单独设立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执行全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事物,管理全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各学院可成立全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具体指导学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辅导员队伍,将网络辅导工作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并使其规范化,长效化。
3.技术支撑
高校网络思想者教育工作的稳定且高效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技术条件的支撑。高校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为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从以下两点推进:
第一,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后台管理人员,以应对与解决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更新的技术难题,保障新媒体下校园网络的监督技术的同时,增强跟进时代步伐的网络等新平台的美感与吸引力。
第二,加强对各学院辅导员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的网络辅导员队伍,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与网络辅导员面对面[EB/OL].2004-07-30.
[2]陈晓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广东厂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本课题是2011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立项课题与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立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的子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