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陌上桑》之使君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陌上桑》是《东府诗集》中的名篇佳作,脍灸人口,千载风骚。人们都被罗敷美丽漂亮的容貌陶醉,可是,在作品中起衬托作用的使君,世人痛绝,痛其丑恶愚蠢,怨其荒淫无耻,怒其仗势欺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七九年出版的(中国方学简史)从“五马立踟蹰”,“宁可共载不”这一停一问,就断言太守荒淫无耻,仗势欺人。贵州省师专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编写组于一九八二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认为太守丑恶和愚蠢。这些论断未免牵强附会,细观全文,真是难悟太守的荒淫丑恶,仗势欺人于何处,千百年来,太守真是受到不白之冤。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关键在于听其言,观其行,从而观察其内心活动。
从“五马立踟蹰” 这一停,看出作为士大夫的太守停车之快,主要表达使君被罗敷美丽的容貌所倾倒,如醉如痴,这样的表现属于人之常情,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连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平民百姓都会有这种表现。人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美丽漂亮的伴侣,遇到非常漂亮的人或物,总会不自觉地看上几眼,难道不是吗?如果从这一“停”之中,就断言太守荒淫无耻,那么请问,“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他们为了观罗敷,既然脱掉自己的头巾,既然忘记了劳动。他们的行为表现与使君相比,难道他们又不眼馋吗?他们为了观罗敷,忘记了自己手里的劳动,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自己要挨冻受饿。我们又会怎样评价他们呢?难道也断言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荒淫无耻吗?
从太守的“宁可共载不”这一问,可以看出太守是用商量的方式向罗敷求爱,这种求爱是为了征求罗敷同意之后,太守才能娶罗敷为妻,并没有使用暴力。这一问,反而看出太守说话含蓄谦虚,待人和蔼可亲。从使君“遣吏往”这一句来看,并不是太守自己低三下四地去向罗敷亲自求爱。这种求爱,太守也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人格,难道说求爱的人就荒淫无耻吗?
从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观之,表现了罗敷拒绝了使君的求爱,表达了罗敷不慕富贵,高尚纯洁的思想品格、聪明机智的个性。使君自有妇,这是罗敷回答使君遣去小吏的问话,罗敷在这时还没有真正见到太守,说明使君有妇只是罗敷的推断,并不能断定太守一定有妇。即使太守有妇,还向罗敷求爱,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这也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封建制度的,难道我们能用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来约束古人吗?罗敷自有夫,这是罗敷向使君作的自我介绍,使君刚刚见到罗敷对自己丈夫品貌前程阐述的置辞来看,并不一定断定完全是实,也很有可能是罗敷赞扬自己的丈夫来拒绝使君的求爱,甚至罗敷是否有夫也值得怀疑,就连今天的女青年也会用自己有朋友的方式来拒绝对方的求爱。使君听了罗敷使用的置辞,并非死缠活缠地追求罗敷,也并没有向罗敷使用暴力,强迫罗敷共载。从使君的语言行为观之,我们并不能断言他荒淫无耻,仗势欺人,丑恶愚蠢。
使君同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之类的人相比,唯一的不同之处是表达了他对罗敷的爱慕之心,这也只能说明行者,耕者和锄者之类的人没有具备得到罗敷爱的条件,反之,他们也会向罗敷求爱的。他们由于观看罗敷,忘记了自己一天的劳动,归来相怨怒。导致自己遭受挨冻受饿,世人又怎样不说他们荒淫无耻呢?
从《陌上桑》全文来看,主要是采用间接描写的表达方式,烘托的表现手法,表达了罗敷不仅具有美丽漂亮的容貌,而且思想品德也高尚纯洁。使君同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一样,从描写他们见到罗敷的行为表现,赞扬了罗敷美丽漂亮的容貌.这样的描写,对罗敷容貌并末定形,能够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读者深刻地思考,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从使君的一问和罗敷的置辞可以看出,罗敷是一个品德高尚纯洁的人。
《陌上桑》一文,应该从写作目的和人物的言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象形,不应该为了赞扬罗敷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令使君含冤屈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