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外汉语文化课校本课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日花 方思

  摘要:基于我校韩国中学生《中国概况》教材使用的现状,对编写中国概况校本教材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外国学生在中国学习的不仅是语言,还要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以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带动语言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编写有利于“教”与“学”的文化课教材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提出了有关编写一系列面向留学生文化课校本教材的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校本教材;初中级汉语程度;对外汉语文化课
  一、国际部韩国班文化课教材使用现状
  韩国班文化课原先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概况》(全一册)。这本书是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编写的一部教材。它的编写特点是系统全面、简明概括、通俗易懂。本书包括了14个专题:国土、历史、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教育、传统思想、文艺、艺术、习俗、旅游、国际交往,可以说,基本构成了对中国的全方位展示。
  但是,由于它所面向的群体特点,形成了其局限性。它所承载的内容过于繁杂,过于压缩,所以虽然做到了系统和全面,却不可能将每个专题都充分地展开。具体存在以下3个问题:
  1.内容过于笼统,仅仅做到了知识点的罗列。
  2.没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设计,习题形式过于单一。
  3.结构设计单调,章节篇幅过长,没有相关图片链接,缺乏吸引力。
  如果以此来给韩国的中小学生讲课,内容不免有些宽泛和无趣,具体操作时也会出现诸多弊端。虽然能做到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并不适合我们的分段教学。
  《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比起其他汉语课来,内容广泛得多,词汇量大得多。虽然本书在表述上尽量做到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标注了部分难认难念字的汉语拼音,但对于汉语初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
  最重要的是,一本《中国概况》我们应分几个阶段来进行教学?
  除了小学、初中、高中全天插班的韩国学生以外,其他在国际部学习的学生按汉语水平的高低,分为6个不同程度的班级来上课。那么,这一本《中国概况》又怎能满足我们学生对文化课程的需求?
  二、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中国是东方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于大部分踏上这片土地的外国学生来说,中国又是一个陌生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国度。这里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与他们自己的国家千差万别。因而,不管他们来中国学习的动机如何,大家都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想了解中国。而且明白,想学好汉语,必须得了解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因为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如果对有关中国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必将影响汉语学习的顺利进行。进而,如果不具备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日后上大学接受专业知识也将遇到困难。
  因此,我们的韩国学生需要这门对外汉语文化课,需要通过这门课来奠定中国基础知识,以满足了解中国的需求。
  如要开设这门课程,就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和“学”的教学方案和教材。有了切合实际的、便于执行的教材,我们才能在知识和文化的相互推动下,顺利完成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和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教学目的。
  2.意义
  (1)本教材的编写有利于体现我校国际部课程特色和满足韩国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之所以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是因为,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不管是北大版的《中国概况》,还是人教版的政史地都很难满足我们学校韩国班分段教学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成长。每一所学校都希望教师素质得到提升,每一个教师都渴望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而最能对教师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因为新的教育思想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也只有在教学的探索中才能确定。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只有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发挥。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既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编写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1.校本教材的内涵
  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首先要明确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统编教材是现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性统用教材。但由于它面向全国,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作代表,因而具有局限性。校本教材则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是一种充实。
  为此,我们应该以现有的《中国概况》和人教版的政史地为基础,编写真正意义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内容通俗易懂、系统全面,便于教与学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根据学生情况,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的原则:突出简易性,遵循实用性,注重实践性,坚持特色性(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体现趣味性(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
  四、预设成果和编写实施方案
  1.预设成果
  这一汉语文化系列教材可以根据北大版《中国概况》和人教版七到九年级政史地教科书整合改编,可编写《中国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经济和国际交往》《中国的教育科技》等六册书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也能够推动学生的汉语学习。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我们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在表述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做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并增加趣味性。不仅会对书中难认难念的字词注明汉语拼音,也会添加适当的背景介绍和词语解释等注释部分。另外,还会设计形式多样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研究符合实际的的评价方式。
  2.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附表1
  附表2
  《中国古代史》篇目初稿
  (一学期大概30课时,每周2节课,共15单元,一单元两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人类――农耕、华夏始祖)
  第二单元:夏、商、西周――国家的产生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四单元:秦朝――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五单元:西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六单元:东汉、三国
  第七单元:魏晋南北朝
  第八单元:隋唐――封建社会的顶峰
  第九单元:五代辽夏金――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第十单元:宋
  第十一单元:元――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二单元:明――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三单元:清――封建社会的衰落
  第十四单元:汉唐――璀璨的文学和科技
  第十五单元:宋明清――繁荣的文化和科技
  参考文献:
  [1]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8.
  [4]张廷凯,丰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5]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6]王顺洪.中国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