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秀玲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是读者的事情。而在语文教学中则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事情。现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三阶段(第五、六册)明确地把培养文学欣赏能力作为该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针对初中生来说,这是一种较高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教学难点。他们虽经过八、九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但要欣赏文学作品,老师还得作必要的指导和训练。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训练语感和发挥想象两方面谈谈文学欣赏的教学。
1 训练语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按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文字的“整合体”。而这些语言文字必须和作者的旨趣贴合。作为文学欣赏者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旨趣,并得到一定的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即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此,文学欣赏教学必须先从语言文字人手,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力――语感。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方法和步骤为:(一)教师布置学生究吩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相关资料,文中注释等)扫除字词障碍;(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三)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和思想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四)咬文嚼字,仔细推敲,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领会话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五)反复回想揣摩理解这章这节的内容;(六)联想感悟和触发;(七)整体感知艺术形象,欣赏文学作品。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采用了以上方法和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爱不离口”,如胡屠户骂他女婿范进的一些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尖嘴猴腮”等。其次,作品中的一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学生也能领会,如:“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民百姓。”“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学生能马上说出:“那时农民的社会地位最低,连杀猪匠也看不起农民。”这时我感到学生的聪明可爱。第三,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范进,这个科举的热衷者,学生能将他中举前后的境况进行对比:中举前穷困潦倒,无人理睬,丈人鄙视、谩骂、社会地位卑微;中举后,门庭若市,有人送鸡、送米、送钱、送酒、送房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学生也能根据此人的言行概括出来:自私、贪婪、庸俗、市侩。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就从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被揭示出来。
2 发挥想象
文学欣赏明显带有读者的艺术再创造性,因而发挥想象也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就文学欣赏而言,就是要求读者根据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的事物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得指导学生根据作品中文字的描述,充分发挥想象。使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具体生动地感知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满足和享受。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笔者布置学生先从诗句字面人手,参看注释,反复吟诵,进而叫学生闭上眼,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是怎样一幅图景?当提问时,不少学生竞能说出自己仿佛乘舟急行江中,眼前突然出现夹江对峙的两座青山,碧水、青山、白帆与火红的落日交相辉映,一幅眼界开阔、景物宏丽、色彩鲜美、动静结合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出现了。从而感受到祖国的河山如此雄伟壮丽,文学欣赏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做到以上两方面,只是文学欣赏的起步阶段。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到高中乃至大学或踏入社会,那时欣赏水平会“更上÷层楼”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