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谋划,促进学生就业良性循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学院要办出规模和品牌,关键还在于学校能否面向就业市场,分层次、分时段、分年级确立培养目标和措施,培养有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就业市场,不断创新就业机制,努力完善就业服务,为企业分忧为学生排难,依托就业网络,形成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网络;校企合作;就业市场;就业观念
高职教育,这几年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增加,但要抓住机遇,形成办学的规模与品牌,关键还在于学校能否面向就业市场,培养有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依托就业网络,形成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要形成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得全方位谋划。学生的就业需要有畅通的就业渠道,丰富的就业信息,完善的就业网络,而这个网络的建立及发展,能否促进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还要看作为就业对象的学生,要有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融入企业文化的个性品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这样一个企业接纳并认可了学生以后,又会再次回来招聘,并将学校推介给其他企业,这样一个有生命力的就业网络就可以形成,学生的就业才能良性循环。而要做到这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层次、分时段、分年级确立培养目标和措施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适应企业需求要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能力,融入企业的个性品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分时段、分年级进行培养。
首先,学校对大一新生进行培养自信、自强、自立为前提的成功教育;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推行养成教育;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与培训。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高考的失意者,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卑心理重,家长也认为这是迫不得已才读高职的。因此学校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培养自信、自强、自立为前提的成功教育。通过邀请部分行业的企业管理人事,来校作讲座分析就业发展前景,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明白,技能型人才是能立足社会,工作有保障,致富有门路的,同时让新生入校就与毕业生一起接受各类招聘信息,并学习优秀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经验,增强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掌握一技之长,自强、自立于社会的信心。
作为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已是现代企业普遍的要求,没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是无法适应企业需求的,学校毕业学生要得到企业认同,就必须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下大功夫。可采用的做法是:1、新生入校即进行军训,并在以后定期进行汇操等表演,逐步树立学生吃苦耐劳,遵纪守信的品质。2、广泛开展礼仪教育,将《商务礼仪》、《现代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礼仪课程。3、组织各种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社团,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为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对大一新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培养。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这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将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基础技能的实践操作,从基础技能开始打好基本功,形成好的技能习惯,为将来技能的专业化及更新,打好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发展能力”。
其次,对大二的学生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树立现代择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及家长正确择业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企业的选择,对工作的态度,同时也与工作的稳定,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大二的学生,要直接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就业的政策法规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身心健康、着装仪表、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企业要求,并明确要求,强化训练,及时进行评价、测试、规划。积极开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等专题讨论,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为将来的就业作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也应从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实践操作中,按企业要求进行专业实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则可组织到企业参观,回学校模拟操作。
最后,对大三学生进行以应聘技巧和就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同时进行专业技能上的定向培训。
只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聘技巧,才能顺利求职,同时也只有具备不断获取知识、更新专业理论、及时掌握新技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具有就业后学生才能为社会认可,学生就业才能有良性循环。因此一方面利用职业指导课系统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采用邀请企业人事主管作讲座培训,邀请优秀毕业学生返校汇报经验,“模拟招聘”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在专业技能上,一方面采用选修课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加强专业技能向更专业的方向培养。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间合作定向培养,方便时可直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程人员直接传授,面向企业进行专门化
培养。
二、紧紧围绕就业市场,不断创新就业机制
第一,必须成立指导就业的专门机构,如成立就业指导办室。配备精干的力量在人、财、物上给予保障,并要有学校主管院级领导亲自主抓,并成立就业领导小组,多方征集意见,收集信息,解决就业问题。
第二,建立一套就业制度,并公布给全体学生。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就业工作对学生专业技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上的要求,并与教育部门,教务部门配合,制定详细的配套考核措施。如:学生品性评定,技能考核等。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就业程序。如:就业摸底、学生岗位申报、面试、办证、体检、离校手续、上岗、跟踪服务等。
第三,狠抓就业基地建设,精挑细选企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由就业专门机构,制订基地建设规划,以本地为重心,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突破方向,确定就业地域。一方面通过报刊、网络收集信息,出席各类人才招聘大会,致电致函向用人单位传递信息,同时也可利用人才中介建立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在大量的就业信息中,挑选优质的企业推介给学生。
第四,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指导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调整、就网络建设的重心转移。如:五年前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及江浙机械加工企业的崛起,国际造船业向我国沿海的迁移,学院就业机构就及时发现,并向学校提出报告,大力发展机械专业,调整汽修专业制造方面课程,就为这几年毕业学生的供不应求,及时指明了出路。
第五,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教育。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实于机会,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掌握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同时有利于学校利用自身的办学场所,结合企业的技术力量,岗位需求,技能需求与企业展开订单培养,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又为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的培养成本,校企达到了双赢。如我们今年9-10月份,为长沙美的客车订单培养了80名新厂技术工人。由美的客车出设备、派讲师,我校专业教师配合,按客车制作工序,分工序分岗位进行轮训,现在这批学生都已成为美的客车新厂的技术骨干。
就业网络建设需要机制的创新,只有这样的就业网络才有生命力,并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三、努力完善就业服务,为企业分忧为学生排难
一方面学生就业前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师资建设。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保职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现代择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队伍,有计划选派职业指导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资格鉴定考试,逐步实现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各校要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教研机构,将职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编印校本职业指导教材或辅导资料,从学生入校起就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指导,以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搞好就业服务,加强跟踪管理。
第一,做好信息发布,学校设立就业信息公布栏等形式的窗口,由学校招生机构严格把关,确保招聘企业的资质,及时公布给学生,同时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将招聘信息及时通知家长,让学生及家长一起参谋挑选,这样既使毕业学生了解了就业信息,也使在校学生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第二、做好安置服务。上岗前学生办好离校手续后,最后再集中培训,使学生作好上岗前的心理准备。与用人单位交接,学生到位后,协助企业办理有关手续,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这样学生、家长及企业都能安心、放心、满意。
第三、制订跟踪管理制度,做好跟踪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直接关系学生就业工作的稳定,作为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有一个过程也有个体上的差异,跟踪管理,对学生就业人数多的单位派人进厂与企业一同参与学生管理。对学生就业人数少的单位,定期由就业办人员和班主任,回访企业,电话联系,并作详细记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为企业分忧,为学生解难,同时将学生就业的稳定直接与跟踪管理人员奖金挂钩。
第四、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形成一套有力的制度,定期对学生就业单位,进行回访,积极听取意见,并作好收集和整理。一方面将用人单位的意见对就业学生进行意见反馈并加强督促。例如:我们在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听企业反应,学生有乱请假的现象,我们及时召开学生大会,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批评,及时制止了事态的发展,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将意见反馈到教学的一线,指导学校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定学生就业,推进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校与企业双赢。
总之,只有全方位谋划,使学生个性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学生的就业才会有良性循环,高职院校才能办出规模与品牌 。
责任编辑:王利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