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学生个体之间也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正常的、也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如果这种差异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我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现的就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面向全体同学。
关键词:差异;学生发展;方法
在课堂上,很多老师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丝毫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其他同学那样反应快。这是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所谓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求知愿望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家庭教养、先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等众多因素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从而造成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比较大。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这里笔者声明:我们不是把学生分成所谓的“三六九等”,而是承认其个体差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关注,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孔子曾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也经常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因材施教,具体地讲,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能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第二、关注学习目标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现实情况和不同要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考纲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有所借鉴,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并且适当的加以巩固;而对于处于中间的那部分学生,可以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得以提高;针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该强化学生的“自我参照”。即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也就是说不能只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或“坏”,要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找出进步,给学生希望,帮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摘得到”,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潜力,让自己的成绩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提高。
第三、关注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因人而异、因所教的班级而异。首先,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着眼于为学生更好的学而服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所传授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哪类题该讲?哪类题该在哪班讲?那类题讲完之后学生能会?在这一过程中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所有同学都会的不讲,讲完之后所有同学都不会的不讲。笔者认为:对于面向全体,最难做到的也是我们广大教师最不好做到的就是面对所谓的“后进生”。很多同学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希望,对“后进生”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给他们一份真诚和关爱,同时也帮他们树立能学会、能学好的信心。
第四、关注作业设计的差异性
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完成,而不是带来过大的课外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多老师都会选择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我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也有所借鉴,就是教师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选做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稍差的同学,只要能完成普通难度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进而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做哪类作业,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五、关注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将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相反,如果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发展的目标,磨灭自己的斗志。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吝啬你的鼓励,有时一个鼓励、赏识的眼神、手势,一句发自内心赞美的话,都是给你的学生极大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真诚、真心。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有误或不会回答,教师要进行智慧的牵引,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应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幼芽,评价语言也罢、行为手势也罢,都应充满人文的关怀。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就一定會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我们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积极地进行因材施教,那么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