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章臣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的活动,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思,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的思维特点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不仅向学生提供“金子”,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
根据创新教育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牢固的创新观念;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三是重视创造性思维,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上述特征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创造出充满探索气氛的语文学习环境;要学生寻找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增进学生对某个语文知识的发现,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到的发现和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探究未知领域;要积极带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并给他们提供施展语文才华的舞台,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
(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大惑不解,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精神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都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后来多了一块小黑板、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语文教师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思想不正确可以纠正,认识模糊可以澄清,没有思想的文章等于废纸一张。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和留心,多阅读和积累,多交流和分析。
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前大磨乡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