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人文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战军

  【摘 要】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基础,从而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成为不可逆转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观念 人文精神
  
  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转向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要树立新“教师观”、“学生观”。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学生在自主观察、体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观察,认真倾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的动向,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合作精神更协调,让学生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激励、鞭策、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把握新课标,依据教学大纲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现行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过于偏重书本知识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把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再沿用旧的教学模武,而应大胆使用教材,把教材知识纳入学生的生活空间。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换位思考”。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与教材中的理性认识实现有效结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在用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把公民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融入到对教材知识的分析中,让学生在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逐渐培养辨善恶、明是非的能力。当问题被提出来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并对有关内容进行筛选,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看法时,还会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从教师是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我们要注意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性, 总会有部分学生在成绩上相对薄弱。他们不应是我们关怀的荒漠。人文课堂,其本身就是一种关怀和提携。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并成为观点、信息的提出者和传播者。教学中要 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多予以肯定,尤其注意放大和传播他们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思想。同时要注意授课用语的规范和清晰,对于重点难点要适度重复,这对于薄弱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方武方法问题,通过语言及神态,能从中读出关心和爱护。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益民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