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香萍
长期以来,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对词语的教学就不太重视。于是一段时间以来,词语教学便成了课堂这一餐桌上一道可有可无的小菜。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怎样让词语教学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下面就以我执教的《明天,我们毕业》中的片段来谈谈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沉入文本,激活词语
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旨归。在词语教学中,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言语之间的勾兑和交互,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词语教学,因为有了多重文本的参与,而使得词语的深度得到应有的开掘。
读讲《明天,我们毕业》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先以交流读后体会切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显然看出学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的,当课文内容与学生经验碰撞后,自然会产生一种纯真的感情,会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增添一份浓浓的情感。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归纳,找出这一段文字的总起句,进行概括理解,尤其是在理解词语“五彩斑斓”的含义时,我引导学生换词,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解,而是让学生调动词语的积累在交流中领悟,在领悟中又一次达到了丰富词汇的目的。最后的小练笔也恰到好处,较为成功。以“五彩斑斓”为勾兑的支点,带领学生深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了互文、互训和互见,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和深度思维。
二、发挥想象,感知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词语教学中,要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感知词语的本来面目。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在教学“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教者特意抓住了“凝聚”这个词,出示了一组教过他们的老师的不同的工作画面,让他们回味起在学习生涯中老师曾为他们做过的那些令人感动的事,以图激情,以情引言,让学生说出老师曾经为我们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他们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一遍又一遍指导读,学生不需要怎样的朗读技巧的处理,而用想象情感带动朗读,读得一遍比一遍好,而且对老师的奉献精神有了形象的感知。
三、体会情感,诠释词语
语文教学当与人的言语生命特性相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与人的言语生命规律相契合。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旨归。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相互照应,从而使学生对词语与课文融会贯通。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先出示句子:“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方面。在学生看了教师工作图片之后,让学生讲讲教师令人感动的事例;在认识到了教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之后,让学生诵读对老师敬仰、赞美的词语;最后通过离别时真诚的话别,既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情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言语表现,转化词语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为丰富六年级毕业生的课外生活,加强彼此情感的交流,根据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我最后设计了写“毕业赠言”,这堂课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上我充分注意到了,以“言为心声”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利用话题的现实感,创设了完全真实的“赠言”情境,使师生置身其间,情动辞发。在情感的推动下,学生间的交流都成了主体内在的需要,都能将刚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新的思想情感,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
总之,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高年级词语教学中,要重视开辟词语教学的新天地,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前马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