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庆章

   摘 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依据学生思维特征进行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大脑功能、发展人的智力,促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1.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判断思维能力。2.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4.观察整体,培养敏捷性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紧密联系;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教学效率;表象;观察整体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依据学生思维特征进行教学的需要。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在他们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要搞好数学教学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判断思维能力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分析法掌握数量关系外,还要根据题中的已知、未知条件的关系,教给学生寻找解题途径的规律。
   解答复合应用题,要注意使其所学的新旧知识紧密联系,综合运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要和等分除法联系起来,使学生指导这类应用题是等分除法的发展与深化,使学生掌握总数量、总份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和运算规律。如:教学“育红小学四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糊纸盒,第一组16个人共糊256个;第二组14个人共糊210个,第三组15个人共糊254个,全班每人平均糊多少个?“引导学生寻求解题途径和规律:(1)看到这道题求什么?(单一量)(2)怎么求?(总数÷总份数=单一量)(3)什么是总量?(三个小组糊纸盒的总个数)4、什么是总份数?(三个小组的人数和)接着启发学生找求总量的途径为几个部分量相加。根据分析列出算式:(256+210+254)÷(16+14+15)。
   应用题教学只要我们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的手段,通过一定形式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学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提高。
   二、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结合形体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明确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几何知识属于直观实验几何,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就几何形体亲自去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以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数学形象特征做出判断。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抽象的图形能具体形象化,我首先出示“课本、画、毛巾、生字卡”等具体实物,从具体实物中分别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图形中初步感知长、正方形的特征,形成相应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做练习。在练习中除了让学生做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题目,还要出示一些标准图形的变位图,让学生做出判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长、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又可以再现表象,从而促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按比分配”的例1后,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求用多种方法解答,“红星机械厂计划生产400个零件,按生产个数比2∶3分配给甲乙两个车间,甲乙两个车间各要生产零件多少个?”
   (1)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先求总份数2+3=5,再求甲乙两个车间各要生产的个数:
   400×=160(个) 400×=240(个)
   (2)用整数归一思路解:(以1份的个数作为单位“1”)先求出1份是多少个?400÷(2+3)=80(个)
   再求甲乙两个车间各要生产的个数:
   80×2=160(个) 80×3=240(个)
   (3)用分数方法解:(以甲生产的个数作为单位“1”)
   甲车间要生产的个数:400÷(1+)=160(个)
   乙车间要生产的个数:400-160=240(个)
   用分数方法解:(以乙生产的个数作为单位“1”)
   乙车间要生产的个数:400÷(1+)=240(个)
   甲车间要生产的个数:400-240=160(个)
   (4)用方程解:解:设每份为x个。
   2x+3x=400
   x=80
   2x=160 3x=240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过程以及结论都具有思维的灵活性,这样教学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观察整体,培养敏捷性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学生善于从整体的观察中,自觉地减缩思维过程,直接获得计算结果。敏捷的观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算式特征的整体观察,做出敏捷的判断;二是能对算式进行合理组合,发现诀窍,抓住算式特征,使计算简便。如:计算0.6×5×140×5×2,如果不经过整体观察,把握数字2与5的关系,要进行计算就比较麻烦。利用2与5的特征,运用乘法交换律和数的分解以及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原式为(6×7)×(5×2)×(5×2),那么,思维过程就浓缩为6×7与5×20.这样,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上着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着手。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洛江区虹山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