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绍莲

   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有一句至理名言:“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肩负着塑造心灵的重任,而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因为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下面,我就谈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一、用心沟通――建构学生自强的信念。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管理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事情,既非常琐碎、繁杂,而又十分艰苦、辛劳。因而,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学生与自己贴心,与自己沟通,以心交心。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就明确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其次,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具备“双心”――处处留心与充满爱心。只有处处留心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谱;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自强的信念。
   上学年,我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加上又是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有利的是,从他们上初一时我就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这个班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加上学校各位领导和夏主任的指导帮助,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暑期补课的20天里,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利用一切时间,通过电话家访和多方调查,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状况、性格爱好、交往的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平时处处做一个留心人,比如通过留心某位学生打扫卫生,我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能否承担班级的管理工作;通过留心某些学生自习课的表现情况,我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能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在班级起表率作用;通过留心班级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我可以知道班内的一些“新闻大事”,及时掌握班级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例如,上学年我班有一位男生叫庞斌斌,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各科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他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上总是得过且过。后来我通过课堂上以及课后的细心观察,发现他上课思想不能集中,没有精神,下课不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望着窗外发呆。课后作业也不认真做,应付了事。我还发现他经常放学后在学校附近玩耍,不按时回家。针对以上情况,我找到他的妈妈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通过交谈我才知道,由于该生的父母整天在外做生意,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因此对他的学习、生活一点儿都顾不上过问,甚至晚上连面都见不到。很显然,这是一个学习认知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家庭关爱,缺乏自强信念的学生。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立即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他重新建构自强的信念。首先在平时特别关注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他课间闷闷不乐,坐在位子上发呆时,我会上前主动与他沟通:“庞斌斌,有什么难题让你的浓眉深锁呢?”这时,他会不好意思地回我一个羞涩的苦笑,然后沉默。可是几次这样以后,他渐渐愿意和我以这种调侃的方式聊天了,还会告诉我一些他内心的想法:或是玩游戏不能通关,或是家里的饭菜总是不合他的口味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但是他说了,愿意跟我说了,我觉得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我打开了他的心门,他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其次,如果他在学习上有了小小的进步,我就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点燃他的学习热情。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爱听表扬赞美的话语,渐渐地,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很多,获得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再次,我通过迁移、带动的教育方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我利用他的生日,送给他我自己挑选的书,同时告诫他一定要刻苦、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慢慢地,他的学习劲头逐渐大了,生活当中也日渐活泼开朗起来;在课堂上他总能积极举手提问,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成为一名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中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高中。
   二、用眼沟通――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来说话”是一种很好的沟通,“眼的交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灵的交流”,这样能更准确地获得师生间的情感和谐与心灵共鸣,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益。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目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与行为的暗示,从而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每当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会习惯性地给全班学生送去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时,熠熠闪光,流露出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励;有的目光则是躲避、退让,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目光严肃中又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示”的信息了。这仅仅是课前的“全方位”扫视,而在这扫视当中,我却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班主任尤其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去关注班级的一些后进生,关爱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并及时指出、批评;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地、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全班学生的自律意识。
   通常后进生都已经听惯了来自家长、教师的批评,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如果班主任仍然经常批评他们,希望通过批评来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我想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经常以目光交流的方式提醒学生,或是在课堂上,或是在午休时。一个眼神传递一条信息,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而且还不会影响班级的其他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