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玉峰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郭玉峰(1975-),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180-02
“数字电子技术”是工科电子类、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单片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自动化技术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另外,笔者所在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学生电子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电路板,不知道电子元器件是什么样,无法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电路联系起来。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很吃力,有畏难情绪,另外很多学生对课程的定位也很茫然,不明白“这门课有什么用,它对我学习计算机专业有什么帮助”,往往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具体情况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整合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以逻辑函数及逻辑门为基础,主要介绍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目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层次过于深入,学生负担重,学习吃力,有必要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弱化。另外,数字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器件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还比较陈旧,无法适应现在迅猛发展的数字电子技术。需要在现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上,加入体现新技术、新知识的内容。最后,计算机专业自身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不断加入体现新技术的新课程,导致课时紧张。在学时数有限的形式下,笔者所在学院删除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因此“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需要添加相关的模电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更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
一是增加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遵循“适量够用”的原则,增加常用半导体器件,集成运算放大电路,RC正弦波震荡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半导体器件主要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开关特性;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主要介绍集成运放的外部特性和应用;RC正弦波震荡电路主要分析电路原理。
二是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的内容以及繁琐的模拟电路分析的知识,强调对器件功能的熟悉和应用,补充与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打好基础。比如门电路的章节涉及到较多的模拟电路的分析,我们只分析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其输入输出特性只作简单介绍,动态特性删去不讲。由于目前CMOS门电路的应用更为广泛,CMOS门电路放在TTL门电路之前进行讲授,重点学习CMOS门电路,对TTL门电路的讲解简化,只介绍非门电路。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加入利用加法器求反码补码电路设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在电路中如何实现求反码补码的运算。另外,在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一些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控制器内容中有关节拍脉冲的概念,往往成为学生理解控制器工作原理的绊脚石。为此,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将有关顺序脉冲发生器的章节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三是数字电子技术发展飞速,在课程内容上要将其体现出来,补充新知识,介绍学科中的新技术、新器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如CPLD、FPGA)的介绍,引入MAX+Plus I仿真软件和VHDL硬件语言设计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改进
1.上好第一节课,明确课程的作用
充分认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安排第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让学生了解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了解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除了对课程进行总体介绍(比如课程地位、内容、考试方法等等)外,我们通过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计算机问题,来说明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学科中的硬件基础作用。比如: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而不用十进制或者其他进制?为什么计算机中的运算采用补码运算?寄存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是如何存储信息的?0和1在计算机中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既解释了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科的关系,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简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中存在大量繁琐的模拟电路分析和电气特性分析,还有大量繁杂的集成电路结构图。对这些内容的讲解非常枯燥无味,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容易造成厌学情绪,为此在授课过程中弱化工作原理和电气特性的讲解,对大型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不再详细分析,使学生主要学习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应用。比如时序逻辑电路中的计数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仅对比较简单的计数器结构进行分析,但是对于74LS161、74LS191这样一些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不再详细分析电路结构,主要介绍几个控制引脚,使学生掌握外部引脚的功能和器件的应用即可。
教学内容的简化节省了授课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讲授重点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生能听懂,愿意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一味讲授,学生在对实际电路没有直观认识的条件下,是无法真正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以引导为主。
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掌握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主动进行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来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声音、动画、图像、仿真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杂,公式多、电路多,画图和电路分析工作很庞大,多媒体教学方式节省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方便了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例如在介绍结构较复杂的主从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动作特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方式,从基本RS触发器,到同步RS触发器,再到主从RS触发器,一步步打开画面,从简单到复杂,如何在基本RS触发器的基础上改进得到主从RS触发器,学生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的手段之一,对于多媒体课件无法体现的原理分析和细节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板书的方式加以说明。多媒体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是学好课程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建立学生的工程设计思想,使学生从习惯性的数学思维方式转变为电学思维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我们将实验内容分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前两个层次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如果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电路搭建,然后观察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则学生不需要进行思考就可完成实验任务。但是,这样显然没有达到开设实验的目的。对于这两个层次的实验,我们在实验课之前给出实验任务和实验所用集成芯片的型号,由学生自行查找芯片资料和设计电路,拟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再在实验中进行验证。第三个层次的实验给出若干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自选器件,独立设计电路并付诸实现。这个层次的实验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实验室利用硬件电路进行实验,第二种方式是采用EDA技术手段,使学生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
经过以上多层次、多方式的实验设置,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了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提高了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我们在考核内容中加入了对实验的考核。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三个方面。平时成绩根据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来给分,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根据课程实验完成的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给分,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扩展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介绍最新的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数字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该课程的教学仍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还要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晓敏,付广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3):60-61.
[3]邓保青,李忠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基础课程改革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98-99.
(责任编辑:刘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