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语文诗歌的意境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善军

  摘 要:追求诗歌的“意境”是初中阶段诗歌教学的必要手段和最终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对培养学生创新性地阅读、赏析、创作诗歌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歌教学;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15-001
  
   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常常提到“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其实“意境”是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创造的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上对7-9年级的学生的要求中提到:“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追求诗歌的“意境”是初中阶段诗歌教学的必要手段和最终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
   诗歌的意境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诗歌里诗人所创设的特定的“意象”,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即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各种艺术形象,使学生接受诗人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认识到诗中反映的客观现实,领悟到诗歌的深蕴,这是诗歌意境教学的关键。诗歌的意境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进入这一艺术境界的过程。只有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才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悟性,诗歌教学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呢?
  一、转化形象、进入画面
   从诗歌中诗人创设的形象、画面入手是进行意境教学的窗口。因此诗歌的意境创造依赖于诗中描绘的感性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如,在温庭筠的《望江南》里,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一位晨起梳妆的思妇,正在倚楼远眺,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的画面;一幅是落日的余晖笼罩的江面: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这个倚楼女子,内心深藏着丰富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独倚江楼,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骛,让学生体会其中至深至痴的感情:船尽江空,希望也落空,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悠悠江水,静静白 洲,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 这样学生既能感知到诗歌描绘生活中一个画面,又能理解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进入诗歌语言文字后呈现出的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因此,我们在教诗歌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由形象进入意境,使两个画面合二为一。通过这样的教学,便能轻松悟及到诗中意境的实质了。
  二、了解背景,体味感情
   “诗以言志,自古而然”,诗中抒发的情感是诗人写诗的源泉,诗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基础均融在其中,找不到诗人感情的源头,便摸不准诗人感情的脉搏。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就要尽可能了解诗人的有关背景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春望》一诗,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作者感时伤怀。学习时要要求学生熟知诗人的这些经历,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得走进诗歌的意境当中。汲取诗歌的精髓。从而达到诗歌的教学目标。
  三、找准诗眼,讲究炼字
   意境中的画面与形象都是用诗的语言进行描绘的,分析诗歌的意境当然离不开分析诗歌的语言。由于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及诗歌句子结构的特殊性,分析诗歌的语言,要讲清关键词语,也就是要明白诗人如何提炼足以表达诗歌内容的词句,抓住这些关键字“眼”,深刻挖掘,有助于我们进入诗的意境。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这些字使诗歌形象顿生,境界全出。当然也有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眼”,而是一些古诗词中约定俗成的意象,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这些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积累,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这就是所谓的“诗眼”。诗歌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借这客观的“眼”表现了出来。另外要注意诗歌的“眼”一般是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相结合的。学生理解了这些“眼”后,自然而然就能容易理解诗歌中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了。
  四、探究风格,积累认知
   欣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是较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我们在平时完成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还要求我们具备鉴赏诗歌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作品风格的把握要求我们在平时阅读中积累感性认识,如李白的清新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和柳永的婉约等;同时,诗歌的风格与作者的生平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的由盛转衰时期,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生活在南宋,以及苏轼受到儒道佛多方面思想的影响等,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五、融情入诗,以情动人
   在课堂的诗歌的教学中要想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要舍得情感投入,其实“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中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感染学生了解触发诗人抒情的多种因素,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抒情凭借的对象,领悟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艺术形象,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中受到熏陶,融通诗意。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共鸣。走进诗歌中的意境,使学生顿悟开窍,最终受到诗歌的感染和熏陶。这样在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诗歌的意境教学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穿越诗歌的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