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屠呦呦:离诺贝尔奖一步之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治国 陈晨 韩娜

  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9月14日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她就是屠呦呦。
  此前,这位似乎已经被人们忘却的老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因北大“罢选教授”饶毅的一篇博文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中提到,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因青蒿素而闻名天下。就是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很奇特的女科学家,是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者之一。
  拉斯克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美国期刊杂志《细胞》9月13日发表的标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据饶毅分析,“事实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非常大,只是现在年龄太大了。”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1967年5月23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考虑到战备需要,以“523”为其代号。“523”就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位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应邀接受任务加入“523”。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加入“523”后,屠呦呦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并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面对大量失败,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是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其他科研机构也得出类似结论。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是,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缘何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屠呦呦认为,也许是温度从中作梗,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
  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进行实验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屠呦呦在2007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的前言中指出,1972年即收获30例抗疟临床全部有效的成功,1972年11月8日,从中分离提取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然而,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争议颇多,由此产生的矛盾重重。
  在1972年获知屠呦呦小组青蒿粗提物有效的信息后,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分别独立开始进行青蒿的提取工作。
  当年参与523任务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在自己的文章《青蒿素类抗疟药发明的回忆与感想》中指出,屠呦呦的乙醚提取法确实是再次激发了研究人员对青蒿的研究热情。1973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和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先后用溶剂汽油或乙酸乙酯提取到有效单体,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以后正式命名为青蒿素。
  但是至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医研究院用屠呦呦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有毒副作用。而云南药物所罗泽渊等人提供的结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等人明确其对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确实有效。
  但针对“青蒿素的发现,到底是谁?”的提问时,现今已80多岁的屠呦呦很是自信,她对记者说:“你看看我的那本书好吗,你要知道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的,所以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书,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就是根据事实写的。”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的序言(三)中清楚地表述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单位。
  虽然在青蒿素的发现历史上仍存诸多争议,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