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管全平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探索数学的奥妙,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进行尝试和研究,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教学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只有把生活与数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已有知识经验去思考、去创造。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厚、多样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把生活搬进数学课堂,使课堂空间真正实现开放,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深挖教材,安排生活化学习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隐藏着数学思想,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关键看教师是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除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捕捉书本中有用的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书本知识的生活含义,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如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各种实物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钢结构)、正方形(方桌)、平行四边形(衣服挂、钢丝网上的图像)、梯形(梯子、板凳)、菱形(地砖、风筝)、圆(井盖、镜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平面图形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样的情境设计,充分体现出生活数学的实际、有趣、作用大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求心理,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一些遐想与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真正有意义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色彩,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教学形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创设生活化情境,亲密数学知识
  研究表明,当所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主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分析,我渐渐地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它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趋于大众化、生活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课后反思等活动逐步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如在讲授《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我带学生走进他们熟悉的校园进行参观,并提问:你印象最深的校园建筑是哪一个?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新建造的特别气派的学校校门,并引以为豪。我接着问:新校门的特点是什么?有的学生说高大威武,有的学生说两个自动门大小一样,有的说校门内的医务室与保卫科的屋顶造型很相像……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兴致高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我及时引入轴对称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已经处在熟悉的可以形象感知的具体情景中,课堂效果特别好。
  2.融入生活实践,体验数学情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应该尝试着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情趣。如在讲授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南京长江大桥、苏通大桥的图片,壮观、威武的大桥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个个发出感叹,太宏伟了!借助学生的兴奋劲头,我趁机提问,大桥上的钢架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说有三角形、四边形等,我接着提问:在这些图形中哪种形状最多?学生先是争论,最后一致得出结论:三角形最多。我趁热打铁继续发问:为什么三角形最多?这时学生马上想到了学习过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点了。又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后,我组织学生实地去测量学校中的旗杆、树木、建筑等,这些物体的高度不太容易被直接测量,学生很感兴趣,感觉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于是自发进行小组合作,兴致勃勃当上了测查员,学生通过实地操作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真正从内心爱上了数学。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使我真正认识到:数学课上,不是生硬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的知识情商,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数学的浓厚情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数学和实际生活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数学教学课堂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时代色彩,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他们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只有如此,才能使枯燥单调的教材呈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教学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多姿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马继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2]许艳红.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J].今日教育,2005(Z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49.htm